2016智能硬件行业展望:“生力军”正在崛起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了智能硬件领域,一时间不少科技词汇被提及频率快速提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可穿戴设备、VR、车联网等等进入我们的视线。

  2015年智能硬件已涉足健身运动、医疗健康、代步工具、家居娱乐等多方面,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一大批互联网大佬携巨资涌入,将整个智能硬件行业推向了风口。

  但是智能硬件厂商多为新兴的初创企业,缺乏资金、技术实力和品牌号召力单独构建生态链,但“单打独斗”又很难获得上游零部件厂商在芯片设计、射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小米等巨头企业进入,为智能硬件厂商“抱团取暖”提供了新的机会。

  从目前来看,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360纷纷根据自己已有的业务优势,进入智能硬件领域。

  阿里巴巴将天猫电器城、阿里智能云、淘宝众筹三个业务部门整合成智能生活事业部。淘宝众筹甚至向智能硬件厂商提供推荐代工工厂的服务。阿里首次对外推出阿里云、阿里智能、YunOS等事业部,联合打造面向物联网时代的服务平台。阿里智能生活平台已经成为全行业覆盖率第一,目前有100多个品类完成了智能化。2015年,有71000000台智能设备在阿里平台进行销售,有三个产品单日销售额过亿,科沃斯扫地机器人、格兰仕空调和奥克斯空调。在电商平台,从生产到用户手里的整个激活时间只需要1个星期,而传统渠道则需要1、2个月。北京人民喜欢买净水器,苏浙人民喜欢买空调。广州人民最喜欢买电热毯。其中43%的购买者是天猫T4用户,每个月消费超过4000元。他们喜欢的功能:云端预约,云菜谱,语音。

  

 

  

 

  ( 数据来源阿里智能生活|智玩派整理发布)

  腾讯则继续发挥在社交领域的优势,借由Tencent OS系统,“QQ物联”和“微信硬件”开发平台被整合打通,智能硬件可以全面植入腾讯的手机QQ和微信两大社交生态服务体系;而360则主打“安全牌”,360安全路由器、360智能摄像头、360儿童卫士智能手表等一系列产品被纳入基于安全属性的智能家居生态服务体系,360还将投入百亿元资金扶持100家以上智能家居企业。

  巨头的进入不仅仅是为智能硬件厂商寻求更为合适的资源,来自奥维云网的分析认为,智能行业未来的价值创造,依然要基于多智能硬件的协同互联和基于多终端数据提供的增值服务。

  2016年智能硬件市场无论是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还是西班牙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两大市场“风向标”展会上,智能硬件依然是最吸引“眼球”的主角。来自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去年全球智能硬件零售量为1.3亿部,季度零售量稳步增长,在去年第四季度,全球瑞士手表出口同比下降5%,智能手表出货量同比暴增316%。智能手表出货量首次超越瑞士手表。中国在全球智能硬件零售市场占比高达32%,市场规模达到4221万部,其中智能穿戴类产品依然占据大头,约占56%的份额,智能机顶盒产品占据了29%,智能家居类产品占据10%,而在智能可穿戴市场中,智能手环占据了58%的份额,智能手表占据了40%,其他品类的产品只占据了2%。

  但与此同时,资本对智能硬件市场却态度转冷。在国际市场上,智能硬件的两大明星企业,智能可穿戴设备厂商Jawbone刚刚获得新一轮1.65亿美元,估值仅为15亿美元,比上轮融资的估值30亿美元缩水一半;智能运动相机GoPro的股价则较高点缩水近80%。在国内,从去年9月开始,智能硬件创业团队A轮与B轮融资完成比不足11:1,不断有中小团队“失血过多”退出市场。

  尽管硬件的智能化是一个趋势,但目前整个智能硬件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没有能够在硬件联网之后,搭建更多的智能化生活场景,让消费者感受到智能化的好处,这就造成产品接受度仍然还是较低。

  展望2016年的智能硬件,或将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一、可穿戴智能设备 VR成新风口

  自从智能穿戴产业被谷歌引爆之后,智能硬件产品也成为了这股浪潮中的一支“生力军”,同时激活并带动了整个物联网产业的发展。2015年是VR设备迅速成长的一年,到2016年普遍被业内认为是VR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