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三年荣衰轮回 始于想象归于用户体验

 

  核心产品体验远不如预期

  预期已被股民高高吊起,但可穿戴产品的销售却难以赶上。

  “可穿戴概念降温的关键时点在于,几个市场预期很高的产品销量远没有预期的好。”兰天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2014年年中之后,高预期的可穿戴产品表现开始远低于市场预期。

  2014年5月,谷歌向美国消费者出售第一代谷歌眼镜,但销售远远低于预期。由于售价过高、戴上去有不适反应、泄露隐私等因素,谷歌眼镜并没有流行起来。

  沸腾的情绪,逐步转冷。

  IDC(互联网数据中心)2014年年底发表报告显示,预计2015年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只有4000万到5000万,仍未到爆发期。至2014年可穿戴设备“遇冷”主要是由于设备关键技术尚未得到完全突破,产品服务生态圈尚未建立等原因所致。

  2015年1月19日,谷歌宣布停止出售第一代谷歌眼镜。第一代谷歌眼镜除了提供给认证伙伴,或在医院及工厂进行商用,不再向个人用户提供测试版产品。

  被寄予厚望的苹果Apple Watch智能手表,亦未能有好的表现。

  2015年4月10日,Apple Watch开启预售,但至今未公布过销售数据。“核心还是用户体验的问题。”兰天认为,没想到谷歌眼镜、苹果智能手表会是这样的结果,但做新的硬件,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不可能太快,而市场预期太高,所以降温也很正常。

  卢伟强告诉记者,可穿戴的逻辑是很好的,但是核心问题在于技术上没有完全突破,没有做得很好的产品,所以流行不起来,没法那么快兑现业绩。市场应该用一级市场的耐心去等待这个行业的变化。

  二级市场显然没有这样的耐心。

  

 

  北京君正在2013年12月底股价一度超过29元后,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内,股价宽幅震荡,直到2015年4月份大牛市接近巅峰阶段,股价才重新突破29元。

  九安医疗的案例亦可说明可穿戴设备能带来好业绩还颇为遥远。

  

智能穿戴三年荣衰轮回 始于想象归于用户体验

 

 

  2013年、2015年九安医疗均为亏损状态,尤其2015年亏损约1.5亿,2016年第一季度,公司又亏损了约1400万。2013年以来,公司仅仅在2014年实现盈利,盈利约1000万,这次盈利还是巨额投资收益兑现的结果,才防止公司被“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