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诸侯强国在激烈的争霸战争中,角逐出了五大霸主。时至今日,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智能停车领域也面临着同样激烈的争夺战。
“‘互联网+停车’领域的冷启动时间过长,一要抓住市场的时机,二要找准切入点。”一位企业创始人在 “互联网+停车”的探索之路上,历经挫败后总结出这样的教训,以警示后来的入局者。
市场再现“小阳春”
在2014-2015年,大批的O2O停车企业在经过一段投资过热的浪潮后,迎来了资本市场的寒冬。按照适者生存的法则,一些企业存活下来,而有不少企业要么经营不善、生命岌岌可危,要么销声匿迹、另起炉灶。如果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当时市场的不成熟、企业未找准进入市场的切入点和盲目投资过热,那么,接下来的市场局势或许将有所改变。
如今,乘着共享经济和智慧城市之风,智能停车市场又迎来了“小阳春”。从市场发展来看,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智能停车场设备规模达50多亿,并且还在以每年30%的速度快速增长,业内预测,未来几年内,智能停车市场规模将达到三四千亿元。但眼下,城市汽车保有量逐渐增大,特别是全国一、二线城市,车位供应严重不足。而运用智能化手段,最大化提高停车资源的利用率则成为解决停车难的有效途径。
与此同时,政策的脚步也是快马加鞭。如果说2015年是政策的部署年,那么2016、2017则是政策的实施年和丰收年。去年8月,国家发改委等7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停车智能化、信息化。具体措施可概括为:建立停车基础数据库,并对外开放共享;促进智能停车系统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加强不同停车管理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等。而就在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加快城市停车场建设近期工作要点与任务分工》中,部署了到2017年12月,加快高新技术在停车领域的应用和推动停车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工作重点。
如果说当前的市场时机已经成熟,那么,考验企业能否长久立足,更多的则是准确的市场切入点和良好的运营模式。
五种打开“潘多拉魔盒”的方式
“当传统停车市场有了互联网的嫁接,就如同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它可以与包括医疗、教育、商业等各个领域都产生关联。”西安艾润物联网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林祥在接受《新能源汽车新闻》采访时表达了对当今互联网停车市场的看法。有人说,“在资本市场的舞台上,唯有创新的模式才是企业的立足之本。”从企业入局“互联网+停车”市场的不同切入点来看,其运营模式各有千秋。《新能源汽车新闻》通过对多家企业进行采访和了解后,根据这些企业的业务类型,总结出以下五种较为典型的模式。
模式一
以APP平台为核心。该模式主要服务于C端用户,APP可告知用户哪里有空闲车位,以及停车收费标准,并导航前往等。例如,停车百事通。该模式的优势在于易操作,且门槛较低,但正因如此,大批互联网公司涌入,共同分割有限的市场“蛋糕”,使得本应对用户量和数据有着极高规模要求的模式水平参差不齐。
模式二
主推智能停车管理系统,最为常见的就是道闸。以停简单为例,其通过智能车牌识别计费系统,集车场后台管理系统、智能道闸系统于一体,将传统停车出口收费繁琐流程精简化,实现注册用户电子支付出入场均不停车通行,非注册用户出场自助缴费。这种模式可以显著提升停车场运营效率,但相比于模式一,需要有良好的资源和资金作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