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国内外巨头们,想要实现从点发力到面形成的智能家居局面,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竞争。同时,围绕着“家居”的众多产业对智能化转型推进的程度,也将影响整体智能家居的进程,智能家居讲究的是各个家居环节之间的配合与联动。
而对传统家居企业,虽然有一定产业优势,但是面临的挑战更加巨大。
一是创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的挑战。智能家居的基础就是技术运用,例如物联网技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语音技术、感应技术等。但是大多数家居制造企业,例如家具企业、卫浴企业、门窗企业等,并不是技术型公司,产品本身对创新技术的运用也不多,这是先天、基因里的缺陷。所以,目前在家居领域,是家电类产品的智能化程度比较高,也是家电企业对智能家居布局比较深、投入比较大,例如海尔、美的、格力等。因为家电产品的科技含量、技术基础本身就比家具、门窗类产品要高,因而更容易实现互联网的连接。
二是企业的整合能力必须强大。暂且撇开物联网技术公司、智能元件公司、软件系统公司不说,仅仅是家居产品,家电、门窗、门锁、家具、照明等涵盖的行业有几十个,每个行业都有数不清的品牌。一个企业做智能家居,所有家居产品都是自己生产不大可能,最终是用整合的方式把所有产品与合作商都整合进来。就像海尔的“U+智慧生活”,虽然一开始以海尔产品为圆心,以后它还是要开放平台的,不仅让更多的第三方服务商进来,也让更多产品商、品牌商进来,包括与海尔相关的产品或竞争对手。
三要看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相比巨头,很多传统家居企业对资本了解不多,资本运作能力不强。然而,智能化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无论是创新技术的投入,还是整合过程中的收购与兼并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但企业自身的资金实力毕竟有限,走到一定程度,可能需要借助资本的力量。因此,懂得资本运作的企业,才可以为它的智能家居战略持续地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四是能否建立强大的品牌势能。一个企业,没有强大的品牌势能,怎么去整合、承载其他的企业与品牌?又怎么去影响消费者的选择?智能家居,并不仅仅是提供一套智能系统的解决方案,最终需要建立具有独特核心价值的强大品牌,实现对消费者心智的占领。
五是对用户需求与体验关注不够。或许是概念,有很多企业为我们构建了各种各样的智能家居场景。但哪些才是消费者的需求痛点或体验痛点,这值得更多的企业去关注。企业总是习惯从有利于自身的条件去思考,常常忽略用户的体验,这才会出现各大厂商各自为战的现状。就像之前说过的,各大厂商都在构建自己的一套智能系统APP,但消费者绝对不愿意他们的智能家居需要下载十几个、二十几个APP才能控制。易观智库有一项调查显示超过60.8%的被访者表示不会购买智能家居产品,而不会购买的主要原因是产品不成熟,其次是价格太贵。
六是来自巨头跨界的通杀。传统家居企业智能化转型的玩法,可能先是单品智能化,然后是不同产品智能联动,最后走向系统智能化。但是巨头的玩法不是这么一步一步走的,它们一进来就是大手笔布局,直接购买已经实现不同产品联动、走向系统智能化的企业,各个智能家居环节可以通过收购兼并整合的方式去实现。一般的企业又怎么能跟它们竞争呢?所以,竞争是很残酷的。在这个跨界抢劫的资本时代,竞争是跃进式的竞争,企业的成长与发展不会再有以前那么长久的过渡时间,或者说是安全成长时间。
智能家居,从点发力到面形成的过程,其实也是竞争激烈演绎的过程。
找准自己的位置
我们认为,智能家居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围绕它正在形成一条新的产业链。
在这条产业链上,最上层的可能是整合基础设施(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入口的平台,所有智能家居系统都绕不开基础设施入口。这有点像计算机时代的微软,它靠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入口,站在计算机领域生态链最上层的一环,使得它曾经在计算机领域几乎是无往不胜,成就了一个IT领域的罗马帝国。现在,谷歌发布互联网操作系统Brillo,剑指智能家居的操作控制中心,一如当年的微软战略;再者,联通推出“智慧沃家”平台,通过控制家庭网络来占据网络入口,目的也是想所有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都绕不开它。无疑,能够占据产业链最上层,发展利益与前景是最大的,但能够完成这样一个巨大布局的企业也是极少数的,可能是谷歌这样的巨头,或者是具有创新技术的颠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