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设备八大安全问题分析

  身份认证措施不当

  6. 密钥保护措施不当

  有些IoT 产品在开发过程中考虑到了安全加密,比如使用AES128 位加密做为传输加密的内容,使用MD5 加密用户密码。在对于对称性加密方式的处理过程中,密钥的保存方式是至关重要的。在IoT 解决方案中,手机客户端发起的请求需要对数据内容进行加密,也就是说,手机客户端内需要有AES 的密钥。如果对于密钥存放的方式不当,可以轻而易举地将数据还原成明文进行逆向分析,从而进行进一步的攻击。在对大量的IoT 设备进行安全研究后发现,设备基本上都会把AES 的密钥存放在手机客户端中,有的做得很简单,写在了一个加密函数里。有的做得很深,放在了一个Lib 库中。但这些只是提高了一定的技术门槛而已,不是解决安全问题的办法,如下图所示。

  密码保护措施不当

  7. 会话处理不当

  有很多智能设备都会由于会话管理措施不当,造成能够通过会话劫持攻击,直接控制设备,达到设备被破解的一种程度,所以说永远不要使用设备唯一标示符(如UDID、IP、MAC 地址、IEME)来标示一个会话。保证令牌在设备丢失/被盗取、会话被截获时可以被迅速重置。务必保护好认证令牌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例如,只使用SSL/TLS 来传输数据)。使用可信任的服务来生成会话。

  8. 敏感数据泄露

  对于智能设备的安全研究,可以通过智能设备所泄露出来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利用,从而获得控制权限。所以必须保证安全的东西都不放在移动设备上;最好将它们(如算法、专有/机密信息)存储在服务器端。如果安全信息必须存储在移动设备上,尽量将它们保存在进程内存中。如果一定要放在设备存储上,就要做好保护。不要硬编码或简单地存储密码、会话令牌等机密数据。在发布前,清理被编译进二进制数据中的敏感信息,因为编译后的可执行文件仍然可以被逆向破解物。

  敏感数据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