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的专利江湖 (大疆篇)

  大疆的知识产权部门负责人直接参与到公司整体运营中,对公司的整体运营规划等核心商业信息都有知情权,并直接向公司最高管理者负责。将知识产权工作融入到公司整体运营当中以对未来发展形成助力,这对一个成长型企业而言是相当可贵的。

  无人机的专利江湖(大疆篇·二)

  by Zach Wang

  在2010年,大疆的销售额只有300万元,凭借着Phantom 1的成功,到了2012年销售额就增长到2亿元,虽然大疆在海外无人机航拍市场刚起步,但还是得到了投资机构的青睐,在2012年底,大疆的首轮风险投资机构——深圳麦星投资的投资总监李鑫找到了汪滔(具有智能飞控专业留学背景的李鑫不仅与汪滔一样热衷航模,还能充分理解大疆航拍应用的无人机产品核心技术和市场广泛应用的可能性),创始人汪滔给公司估值3亿元,以2012年业绩算相当于15倍PE,用2%的股权换来了麦星投资的千万人民币的现金。但事实证明,汪滔还是低估了自己的企业的爆发力:2013年大疆销售业绩达到了8亿元。

  诚如上篇所讲,尽管大疆的Phantom 1是一个相当成功的多旋翼无人机,但销售的一些机型中常常会因为软件故障飞离用户的控制,就像汪滔认为的那样,不够完美的Phantom 1急需一款升级版实现“完美”发布,于是在首款产品发布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大疆“迫不及待”(XU MOU YI JIU)地发布了其第二代“大疆精灵”系列,包括Phantom 2,Phantom 2 Vision,以及帮助汪峰“捕获”章子怡芳心的Phantom 2 Vision+,这一新品发布节奏在业界并不多见,足可看出大疆在技术上表现的相当自信。2013年,大疆还凭借“一种基于GPS/INS智能导航系统的无人机飞行控制器”荣获当年度深圳市科技进步奖技术开发类一等奖。如果说Phantom 1是让市场认识了大疆,那么Phantom 2系列则是让市场认可了大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