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们认为这一年是智能硬件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正是在这一年,智能硬件行业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分水岭,或者说是一个“坎儿”,一部分公司迈过了这个“坎儿”,从而走向成熟,比如无人机、智能家居类的产品;还有一部分公司则面临转型甚至从这个行业中消失。
因此,72变这两年多来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服务智能硬件品牌商,作为智能硬件的第三方平台,我们为智能硬件品牌做全案服务,为他们的产品铺设销售渠道,其中最为创新的是嫁接线下场景,帮助传统物理空间从智能生活体验到智能产品销售的一体化升级。
智能硬件尚不够智能
目前,智能硬件市场的主流,大家更多强调的是设计和个性化,多数是硬件为主,智能为辅。为什么?因为行业整体还不成熟,从技术层面来说这种不成熟体现在人工智能的处理能力以及云端数据的传输能力上,这也是整个智能硬件的底层,或者说是基石。但这是行业的必经阶段,也有不少公司正在致力解决和优化这些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再过两年的时间,这个行业肯定会步入智能为主,硬件为辅的时代,到那个时候,智能硬件才真正称得上智能。
目前,我们可以把智能硬件的创业者做一个划分,有一批创业者是以设计师、互联网从业者为主。这批创业者对供应链,硬件生产环节不太懂,换句话说,他们的产品demo(样品)做得很好,但是到了产品化、商业化的阶段就出现了问题,太过理想化的产品往往并不好卖。还有一批人是做供应链出身,他们更多的是还处于模仿甚至山寨的阶段,通常情况下,他们的产品因为便宜所以比较好卖。比如相同的手环,互联网基因的公司,其软件研发成本比较高,可能售价在200元左右,但是供应链能力较强的公司,其产品可能只卖50块钱。两批人做同样的事,成本控制的能力不同、目标不同,导致了结果的差异化,这两者都不算成功,这个领域真正能够成功的,是真正用心做产品而且能跟上行业发展节奏的创业者。
痛点
如果非要在智能硬件的诸多痛点中挑出一个最大的痛点,我们认为是智能硬件没有和真实的人群、需求、场景真正结合在一起,他们之间是脱节的。
从全行业来看,智能硬件产品的用户到达率是比较高的,但使用频率比较低,从而导致了一个现象级的问题,就是智能硬件的出货量非常大,但是用户的活跃度非常低,这正是由于线下场景空间滞后于线上造成的。

所以,通过智能硬件产品和技术帮助传统线下场景升级是72变的一项重要业务。目前,线下零售终端比较萎靡,这并不是因为没有用户,只是因为交互方式和体验设施甚至理念是比较陈旧的。我们帮助他们做一些交互方式和体验环节方面的升级,让线下零售终端活起来,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蓝海市场。不久前,我们跟如家酒店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在智能房间,智能体验区,如家小镇等方面进行合作,我们认为,酒店是线下物理空间里用户粘度较强的场所。因此,我们在如家精选上海徐家汇(15.20 +9.91%,买入)店打造了全球第一家定位在酒店场景的智能生活体验空间。
智能生活时代的来临
未来,72变希望建立围绕用户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看,玩,买智能生活闭环;提供跨品牌跨品类的智能硬件数据管理和数据交叉服务;为用户推送基于智能硬件数据的个性化增值服务,连接个人数据与第三方服务。以本地生活为例,目前尚处于用户主动搜索的阶段,或者通过类似美团这样的平台来获取,但是平台服务依然是用户的主动行为,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有到了支付阶段,才可能会用到美团这样的产品,这更像是一种交易工具。但我们想在智能硬件领域,这种方式肯定会发生改变,会有一种通过用户数据从而感知用户需求,最后进行推送服务的方式来代替这种用户主动获取的方式,就像今日头条这类内容推荐引擎代替了传统资讯获取方式一样。

举个例子,当用户走进一家体检中心,那么通过其佩戴的手环、心率带可以测量到数据,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数据向用户推送一些他可能需要的体检服务,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