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刘德类比称,小米生态链采用目前的模式,实际上是将已经享有流量和品牌优势的小米品牌,当做一个硬件孵化器,而生态链产品,可以借助这个孵化器快速获取用户,而不用在品牌投入、流量成本方面花费不必要的时间。
这位小米生态链负责人向新浪科技透露,他鼓励生态链企业做自有品牌,但建议是打好基本盘——即在小米品牌优势下长成一家中等规模的公司,再进一步高举高打建立起自身品牌影响力,对于这种中等规模的定义,刘德的标准是50亿美元。
不过,在刘德的介绍里,并没有从头解释小米生态链的基础——小米品牌的从0到1.可能也是过于耳熟能详流传广泛,毕竟此前关于小米从无到有的故事,无论是江湖传说,还是小米合伙人黎万强的《参与感》,都详细解释了内在方法论。
然而,不可忽略的是,小米的崛起一定程度也是雷军本人“IP”的最大化利用。在创立小米前,雷军是卓越网创始人,是金山软件董事长兼CEO,是知名天使投资人,江湖地位堪比马云马化腾。但创立小米后的雷军,更多形象是一个可以跟任何网友互动的人,一个可以被任何发烧友调侃的人,甚至用“猴王”自嘲的人,也正是这样的雷军,让小米不断扩展着自身影响力,并在时运和趋势风口作用力下建立起品牌。
如果雷军是一个“不缺钱”的创业者,难以看出硬件创业之艰难,那罗永浩和他的锤子科技,则在初期发展时艰难很多。罗永浩近日微博问答里透露,创立锤子科技之初,他有一部分工作是在网上不断发声,以吸引注意力和保持品牌热度。
很多人可能难以理解,为何连罗永浩这样的超级大V还缺关注度,但罗永浩多次公开回忆过,当时获得900多万元天使投资开始创立锤子科技时,甚至一度被深圳的供应链厂商质疑——“连做山寨机的手机厂商,都会拿着上亿的投资开始起步,900万就想撬动手机行业,简直是个笑话。”
所以,在FIIL耳机联合创始人、履新接任CEO的邬宁看来,汪峰对于FIIL耳机的品牌初步建立,会有巨大的作用,这种作用更直观来说,是不用花费巨大的广告费和品牌成本,就能让万千用户知道FIIL品牌,并有进一步接触购买、体验到产品的可能。
对于FIIL来说,身兼创始人和董事长头衔的汪峰,是这个品牌的开始,也是这个品牌发展建立的不可或缺的“东风”,但更长远发展来看,产品体验和产品品牌影响力才是核心驱动力,始终依赖于“东风”,可能反受其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