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如何实现智能化?

  2013年我们正式进入大数据时代,此后在数据的指数级增长、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因素的推动下,我们快速进入人工智能时代。这就要求广电通过“AI+”来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那么传统广电如何实现“AI+”呢?

  首先,在观念上,积极拥抱“AI+”。

  毫无疑问,现在无论是传统广电还是其他传统媒体都有为数不少的遗老遗少,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视为洪水猛兽,认为算法和人工智能“绑架”了新闻,使得新闻失去了本来的面目。其实,这是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最大误解。

  一方面,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技术能够把可以标准化的一切进行标准化以提升效率,如新闻机器人等,而把采编人员从附加值低的可以标准化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去从事附加值高的不可标准化的个性化工作,以创造更大的价值;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和算法只是更好的分发工具,能够把新闻进行更精准、更高质量的分发,其本身并不会影响新闻的质量。

  因此,要想真正利用好人工智能,必须从观念上拥抱“AI+”,从行动上按照“AI+”的规律去实践,否则就会被人工智能所淘汰。

  其次,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信息智能匹配,进而用户沉淀。

  一方面,在大数据时代,信息严重过载,广电信息也不例外,社交媒体依靠社交关系推荐的方式也不能有效地解决该难题。要真正解决信息过载难题,就必须依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用户个性化、定制化的信息需求与数据化的信息之间的智能匹配,实现千人千面;另一方面,传统广电深陷困境的根源在于用户连接失效,其要想实现真正转型就必须重建用户连接。

  无论是实现信息智能匹配还是重建用户连接,前提都是搭建大数据技术和资源平台,智能生产和传播平台,以及用户画像和沉淀平台这三大平台。这三大平台的核心是用户画像和沉淀平台,唯有通过科学的用户画像,用有效的信息吸引足够多的用户沉淀之后,才能根据用户需求来设计新数据产品,进而创新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如果传统广电还沉淀在旧日的荣光里而不可自拔,则很快就会被人工智能彻底颠覆和革命掉!

  第三,广电可以通过设立人工智能等相关的基金来吸引人才和储备项目。

  传统广电的转型一方面需要吸引足够数量的人工智能人才来实现内部存量的升级换代,另一方面又需要做大人工智能新业务增量来倒逼和稀释现有存量,但是囿于传统广电的现有体制制约,无论是吸引高科技人才还是投资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项目,都有很多的限制和制约,基金无疑是一条较好的路径。

  通过基金,可以实现人工智能人才的“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又可以在人工智能新项目取得一定进展的时候通过收购的方式来实现传统业务的“换芯”,进而实现自身的升级换代。

  对于传统广电来说,机会已经不多了,也许人工智能是最后的机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