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245万只智能电表 海南实现低压集抄全覆盖

  2017年6月30日,随着最后一批智能电表安装完毕,约245万只智能电表成功“落户”海南居民家中,意味着海南电网在南网范围内率先实现全省居民用电低压集抄全覆盖,为提高供电服务水平,“数字化”电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实现低压集抄全覆盖,用户用电信息就能够自动读取上传,抄表员无需再实地抄表,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过去,需要3至5年时间才能完成上百万用户的低压集抄项目,现在仅需半年时间就能完成。如何做到低压集抄改造效率翻番?这背后,是一次体制创新与技术升级并举的成功尝试。

  体制创新和技术升级 率先实现计量中心集约化管理

  低压集抄技术在2014年就已海南推广。2016年,五指山、定安、保亭、琼中、临高、白沙6家供电局率先完成低压集抄覆盖。随后,海南电网公司全面推进全省低压集抄,要在7个月时间内完成约141万户的改造项目,更重的任务紧接而来。

  141万户电表的安装进度,取决于电表检定和安装进度两个方面。“每只智能电表出厂后,要经过一系列检测,确保计量精准,才能安装到用户家中。”海南电网市场营销部计量科科长蔡渊介绍,电表首检效率起着决定作用。

  过去,电表首检工作分散在各局层面,并且多采用人工检测的方式进行,效率难以提高,直接制约后续电表的安装进度。而现在,大部分的电表都集中由海南电网电能计量中心进行首检,这是促进电表计量检定提速的核心。

  2016年4月,电能计量中心机构从挂靠海南电力科学研究院调整为公司直属机构,同年6月30日,海南电网电能计量中心揭牌投运,在南网范围内实现电能计量专业两个“第一”,即第一个实现省级电能计量中心独立运作和第一个实现电能计量省级集中首检,体制创新和技术升级为低压集抄覆盖提供了双重支撑。

  在海南电网电能计量中心的检定室里,一只半米多高的机械手在繁忙地工作着,它能同时抓取三个电表放在检定流水上,升降、伸缩、旋转,一气呵成。几乎全省的电能表都要在这条流水线上集中,进行首次监测。

  在海南电网电能计量中心检定部工作的陈长基介绍,这条单相电能表集中检定流水线可实现自动化操作,拥有6个检定台体,360个表位,按每天8小时的工作计划每年可检定40万只电表。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可实行“三班倒”24小时制工作,一年最大检定量可达120万只,相当于原有人工检定量的4倍。

  这样一来,各供电局的电表计量首检工作不再“各自为营”,经过全省电能计量中心“把关”校验过的智能电表,经统一配送,由各个局组织安装“落户”。

  准备做在前头 “一项目一设计,一台区一方案”

  电表检定完成后配送到各局,又如何快速组织安装?这是第二道考验。海南电网公司总结经验,把工作做在前头。“一项目一设计,一台区一方案”便是集抄改造工作中实现精益管理的一大举措。

  在海南琼海供电局的涤纶场台区居民楼入口处看到, 11个表箱分上下两排,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墙面上,施工人员正在将智能电表的进户线引入居民家中。现场施工单位项目部资料员龚丽说:“每个台区都有一个设计方案,明确了台区的户数和安装方位,我们在施工之前就一目了然,方便多了。”

  “做精做优项目,套用以前的做法不能达到更高的工作要求了,要在原本的经验上,以精益管理的思维不断进行工作模式的创新。”海南电网公司市场营销部专责朱德文说。

  这次低压集抄改造项目以台区为单位验收,台区设计则成为了影响验收进度的重要环节。以前的集抄改造工作中, 全省统一选出几种典型的台区类型,设计典型模板,忽视了细节上的差别,会导致项目的前期材料准备不足,延长台区的建设工期,增加整改风险。

  在琼海供电局营销部工作,负责监督低压集抄项目进度的苏君瑞说:“万事开头难。人够不够,材料到不到位,这些事情一旦解决了,后面的进度就快多了。”

  “一台区一设计”便是为筹备物资提供了依据。如今的集抄改造,海南电网公司要求设计单位提前对台区“量身订造”。一个台区有几户人家需要更换电表?需要哪些类型的材料?前期的设计方案里给出了具体的依据,各个供电局就可提前申请相应的物资,有效减少出现往常的材料与现场实际需求不匹配、物资短缺的状况,使工作更为细致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