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类结构来看,智能OTT盒子占比高达74%。排在第二位的品类是智能摄像头,占比为11%,智能音箱、智能插座等品类合计占比仅为15%。
四、智能健康中国零售量为200万部,全球占比达16%
2015年,全球智能健康市场零售量为1254万部,分季度来看,规模增长趋势明显,Q4零售量达342万部,相较Q1(286万部)增长近20%。
中国市场来看,2015年智能健康市场零售量为200万部,分季度来看,增速呈现出上升态势。
产品结构来看,2015年中国智能健康市场零售量TOP5品牌分别为:好轻、小米、有品、乐心和云康宝,TOP5零售量占比高达83%。
品类结构来看,健康秤产品占比高达95%。可见智能健康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回顾2015年全球和中国智能硬件市场,尽管资本市场寒冬袭来,然而,市场不乏体重秤这类在15年快速增长的品类,也不乏智能插座这样规模出现萎缩的品类。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已成事实的大环境下,智能硬件总体规模保持了增长,实在是人类值得珍视的、时代演进过程中的礼物。
基于多终端数据提供增值服务难成2016年智能硬件行业价值创造的主流模式,2016年智能硬件行业可能实现显性突破的是经典单品。
一、智能硬件发展环境总体向好
从行业环境来看,尽管中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智能硬件行业并不乏利好因素。甚至如果排除经济下行因素从其它各要素来看,智能硬件行业甚至可说是“因祸得福“。
二、基于多终端数据提供增值服务难成2016年智能硬件行业价值创造的主流模式
2015年,智能硬件产业发展基础要素有了长足发展,但2016年难以实现多智能硬件协同互联。奥维云网将智能硬件产业发展基础要素分为设备互联平台、信号传输网络、大数据计算、硬件产业链和应用开发五大要素。上述五个方面多需要跨行业、跨企业间的协同,缺乏国际间的顶层设计,不难预见,这一局面在2016年难以发生质变。
三、硬件产品体验亟待改善从用户端来看,企业围绕硬件产品体验,要走的路还很长。
首先,需求强度。需求强度是指产品通过解决用户痛点,为用户创造的价值大小。目前来看,并未出现满足用户刚性、高频需求的经典单品。
其次,从用户的学习成本来看,同一品类不同厂商的单品使用有诸多不同。
再次,产品体验方面,通过较为粗糙的单品兜售基于单品提供服务概念的企业不在少数;企业花费大量资源和精力用于围绕产品的购买体验方面的研究,而对于产品使用体验方面,投入和经验积累还远远不够。
最后,口碑传播。从15年市场来看,不仅有大量企业进入诸如插座等相对难以实现口碑传播的入口级品类,更有大批企业推出品质不可靠、用户评价与使用体验都极差的易实现口碑传播的产品,以至于损害整个品类在用户端的印象。
四、2016年产业端最有可能实现显性突破的是经典单品
与产业端各要素的发展相比,更易收到立竿见影效果的是与用户体验直接相关的智能本身的打造。
智能硬件单品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单品培育期、单品成熟期、多品互联期,而当前智能硬件的发展尚处于单品培育期。
单品培育期(2014-2018年):在单品培育期,智能硬件单品涌现,并将接受市场自由选择的严酷考验。经过市场洗礼,将涌现出一大批为市场普遍接受的新型智能硬件,融入到人类社会生活中去。人们变得习惯于使用这些单品。
单品成熟期(2018-2022年):在单品成熟期,在单品培育期涌现出来的新型经典硬件中,部分产品将开始形成硬件+服务的成熟生态圈,并实现企业与用户的共赢。
多品互联期(2022年以后):在多品互联期,成批出现的单品+服务成熟生态圈相互融合,形成“万物慧联”的雏形;人类开始享受到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多品类通过机器学习为人类提供的各种智慧化协同服务。
在单品培育期,行业将主要解决单品产品体验提升、互联标准规范、大数据服务三项问题。具体到2016年,智能硬件行业急需打造一批广受市场认可的经典单品,以卓越的使用体验扭转用户对智能硬件产品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