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带来了个Pay 这是物联网的正确打开方式吗?

  智能奶瓶、智能水杯、智能秤、等等都不需要频繁的数据传输,廉价低耗能的NFC功能很有必要。

  NFC也具有身份标识的功能,加上安全、快速连接、快速断开的特点,很适合应用在支付、门禁中。在未来万物互联的情况下,需要随时连接一个新设备,这种快速可靠的连接方式会成为NFC突出的优势,是蓝牙、WiFi无法比拟的。

  自然,也有些设备需要时刻连接到云端或者手机。比如大多数智能家居设备——WiFi(Zigbee或者更有优势的连接方式)是不错的选择。比如需要时刻推送消息,为用户提醒日程的智能手表。

  由于智能手表本身可穿戴、抬手即用的特点,使其有机会成为物联网的中枢部件。现在智能手表除了支持蓝牙也开始支持WiFi,比如Moto 360、Ticwatch。虽然在软件应用上支持并不多,但是在思考上已经想到了这点。未来,手表支持NFC功能也会多见。基于这样一个多连接方式的部件展开的未来也很有想象空间。

  

 

  想象一下,抬手说一句话,就能控制各种智能家居。这一点正在落实中。据了解,国内的智能手表Ticwatch就有与Broadlink(博联)合作,用手表控制家电。

  另外,图形码支付、二维码登机牌(凭证)等功能也可以轻松的集成在智能手表中。支付宝的完全离线支付就已经在Ticwatch实现(无需手机、无需网络)。

  说了这么多,让人焦虑的仍是NFC在国内的普及率。在日本,基于手机NFC功能的消费稀松平常——一个Apple Pay的上线受到了媒体一个礼拜的追踪报道会是奇闻。5年后,一部智能手机没有NFC就像没有WiFi一样,令人费解。

  这一次,Apple Pay的出现给银联打了一针强心剂,闪付POS机不再是得不到关注的可怜孩子,而Android Pay、Samsung Pay等各种Pay也会很快落地。到2017年2000万闪付POS机的落地也让Pay们更安心。

  不仅仅是Pay与闪付POS机狂欢,上面提到的场景也会从零碎、可有可无变得热门且统一,支持Pay付款的也绝不会限制在POS机。

 

  这样说来,NFC与二维码的竞争关系就不那么明显或者重要了,而对于物联网的影响更深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