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和科技如何塑造了今天的科比·布莱恩特?

  当然借助这些仪器反而是其中最简单的部分,最复杂的的部分在于整个理疗团队要根据科比身体状况不停变化,为相应的训练和比赛计划提出建议。

  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在科比身上收集的各项身体数据。科比的命中率、起跳、跑动距离等比赛数据也非常有用,当科比连续出现命中率下滑的情况时,比赛时间就会相应作出调整,尽管科比希望在最后一个赛季打完所有比赛,但它的身体并不允许他这么做。

  还有一件最重要的护具就是科比的球鞋。科比拥有一个自己的签名鞋系列,耐克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在这双鞋上,要让科比对于鞋子的性能满意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些过程从科比运动员生涯的开始一直持续了20年,随着技术条件的越来越成熟而更加完善。这也是为什么科比可以一直打到现在,同时在每场比赛有限的上场时间内,仍然有不错表现的原因。

  扩大科比的影响力

  科比并不是社交网络上最活跃的明星。他到2013年1月才开通自己的Twitter,到现在只发了1000多条推文。小他6岁的勒布朗?詹姆斯早在2009年就开通了Twitter,已经发了快5000条。

  即便如此,科比还是选择在自己的个人Twitter上宣布了退役的消息。他在去年11月30日把自己写在“球员论坛网”上的退役长文通过Twitter发了出来,结果把整个网站的服务器都拖垮了。

  在这之后的几个月时间里,科比更新Twitter的频率变得更高。内容包括谢谢各地球迷对自己的致敬,耐克为自己拍摄的一系列退役广告,也有各个品牌针对他的退役搭便车式的宣传。不难猜,这与科比在去年5月份被曝出签约了好莱坞著名经纪公司WME拖不了干系。

  这一系列运作旨在把科比变成一个“社交网络”的活跃使用者,以前科比可以不管这些,仅仅凭借自己在球场上的统治表现俘获人心,但退役之后,他需要在球场之外寻找到新的发声之处,没有地方比社交网站更合适的去处了。

  与乔丹那个电视时代不同,如今明星的社交网站上的影响力已经成为了衡量商业价值的重要因素。品牌们不仅希望代主的广告可以出现在地铁公交或者电视节目的间隙,同样也希望能够被放进拥有几百上千万粉丝的Twitter账号上。如果你翻一翻科比最近的推文,大概就能明白我在说什么。

 

  在科比最后一场比赛这天,Twitter上还发起了一个名为“曼巴日”的标签。科比的昵称就是“黑曼巴”,这是互联网上的人们对于科比的一次致敬。而科比,这个与互联网一起成长起来的明星,恐怕也要努力让自己在网上也变得酷一点,好玩一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