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AR面临这5大问题 但它还是会吞噬世界

  AR技术更复杂一些,今天的AR无论是显示技术、还是运算能力及实时SLAM等底层算法仍不成熟,微软Hololens和谷歌MagicLeap真正实现预计需要5-10年的时间。

  交互无顺畅

  首先交互是两方面,一种是人与内容的实时交互,比如游戏内场景实时更新与进步;另一种一是人与人之间的设备内交互,基于内容人与人在虚拟空间内完成实时互动。这对目前技术运算能力是一大挑战,同时也是对传输的一大挑战。各种VR/AR设备后面带着长长的线即是传输限制,如果想去掉线缆,目前的技术手段WiFi承担不了这么大数据量级,等LiFi成熟则至少需要等到2020年。

  内容无优质

  国内大概总共有800多款VR/AR各种应用产品,HTC Vive目前上已经有124款游戏,是目前游戏最多的平台,但从市场需求来看,还是远远无法满足。Fackbook(Oculus)推出虚拟现实商店和HTC Vive Port内容平台加大对开发者鼓励,希望解决内容缺乏的现状,但一个现实情况是内容产品2K居多,4K内容很少。

  目前VR影视多是对传统内容虚拟现实方面的转换,大部分是特效的影视片段,完全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国内首部VR电影《活到最后》面世,投入百万难以收回成本,拍摄的繁琐和后期剪辑的复杂让目前导演对VR电影持观望态度。也许5年后类似内容制作公司会如影视制片公司一样陆续蓬勃起来。总的来说目前没有一款VR内容产品引起现象级反映,内容无优质重要的原因是变现渠道的匮乏导致内容生产乏力。

  变现不明晰

  目前的VR/AR产业主要依靠硬件收入,但VR硬件存在高配高价,低配缺乏可玩性的难题。如HTC Vive售价799美元,而与之搭配的PC显卡最低配置GTX970,价格也不低。微软HoloLens开发版本售价预期在3000美元左右。低配如谷歌Cardboard甚至麦当劳Happy Goggles仅能提供入门级VR体验。如主机游戏售卖游戏,而VR游戏开发更复杂,周期更长,售价必将不会太低。

  在设备售价已经很贵的情况下,生态建立就很慢。也许建设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主题乐园是一种不错解决办法。通过购买价格高昂的设备提供一流的体验,利用乐园其他附加项目回收成本。据悉全球首家VR主题公园The Void将于2016年在美国犹他州盐湖城附近开业,未来5年将在全球建设230家类似的主题公园,盛大已经大手笔投资了The Void。国内中航国际计划投资200亿元在全国范围内建设虚拟主题乐园,坐在虚拟座舱内驾驶J—15来一场海上空战,是不是很吸引人呢。

  目前资本相对看好的是VR/AR垂直领域的应用场景,也是比较早期进入应用的领域,如无忧我房为地产行业提供VR看样板房体验,已经获得500万美金融资。成立于2009年全景客是目前最大的虚拟旅游电子商务平台。

 

  以上几种现状是制约VR/AR产业春天来临的问题,无可否认VR/AR是互联网的终极形态,其对未来的描绘充满想象,但就目前来说仅仅是起步阶段并不为过。VR/AR技术超越性,也同样是对企业硬实力的考验,现在一拥而上的VR/AR的创业企业也许会再次出现如O2O风潮过后一片殉葬着。然而创业者却并不能平常心对待这一技术变革,正如谷歌2005年收购安卓,同样是对5年后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投资。未来虚拟世界将方便的活在每个人身边,VR/AR技术正在吞噬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