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VR成热点 但是出现山寨危机

  山寨VR已形成产业链

  “低价产品热销的背后,其实是山寨VR惹的祸。”上述从业者无奈地说。

  在业内人士看来,VR的山寨是一个必然的现象。“VR有个特性,入门门槛低,谁都可以弄,屏幕、传感器(陀螺仪),再加上两个放大镜,加上一些硬件,就可以组成一个基本的VR设备。”深圳智帽科技创始人卫荣杰告诉记者,在他看来,由于技术门槛较低,导致VR设备很容易被模仿。

  但卫荣杰也表示,虽然容易被山寨,但芯片、屏幕延迟度和交互slam技术等是山寨厂商难以解决的技术瓶颈,“优秀的算法是山寨不出来的。”在卫荣杰看来,消费者目前大多数不是很清楚VR是什么,因而造成了盲目消费,去电商平台上购买一些山寨产品。

  “有很多新进来的厂商,根本连算法都不懂,也不懂VR。创业对他们而言,就是抄一下外形,照搬一下sdk,然后做一个分屏App,上一个众筹,刷一下单,最后骗一笔钱,然后等下一波资本热潮再转型。”国内VR创业者焰火工坊CEO娄池曾这样犀利地说道。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VR资深人士则向记者透露,山寨VR已经形成一条自己的产业链,“买一个市场上相对成熟的产品,把商标抹掉,就可以自己贴牌直接卖,比原品牌价格更低。”另一种方法是直接采购VR套料,贴牌加工。记者在阿里巴巴采购平台上发现,VR眼镜的成品套料仅需69元。

 

  在GLASOO创始人赵山山看来,由于目前整个产业依然是一个预热期,最终的产品形态如何仍然处在探索之中,因而一些山寨厂商借机牟利的行为很正常。“一些优秀的企业都在努力进行技术储备,即便是Oculus、三星这样的大牌,推出消费版时也十分谨慎。”赵山山对山寨的态度比较乐观,他认为这是智能硬件发展时不可避免的过程,但最终会被创新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