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新技术刚商用的时候成本都高的吓人,莫过如此吧?
太行——传输如何解决?

第二座大山似乎来的更加直接且亟待解决。就好像手机电池技术阻碍智能手机的发展一样,传输问题已经成为阻碍VR前进的最大绊脚石。
由于VR本身沉浸式的特性,1080P这样的“基础”分辨率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VR设备,2K凑活、4K刚好成为了很多VR产业链参与者的共识。
你可以想象一张世界地图折成一个地球,当一个平面的1080P画面在5-8厘米的视距内被弯折成球体,可视范围内的像素点减少,颗粒感经陡增。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手机屏幕开始出现4K这样费电且没卵用的分辨率的原因。
试想一下,一个1080P全高清未压缩的电影,容量一般在20-40GB左右,如果变成4K,容量有可能超过200GB。
请问,一部200GB容量的电影,该如何在手机上播放?内存容量、硬件解码能力、续航都不足以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因此把电影放在手机里体验VR显然是不现实的。
远距离传输?目前商用的任何一项技术,包括现在相当成熟的802.11ac和LTE Cat6,都不足以满足如此高的传输速率。有人把短距离传输寄希望于801.11ad,但目前这样技术相当不成熟,尚不足以商用。
硬件不过关、传输速率慢,这是摆在移动VR面前最大的障碍。
那非移动版VR就要好的多吗?

诚然,有电脑或游戏机支持的VR设备在图形的处理能力,数据的运算速度以及传输的体验上都不是移动版VR可以比拟的。但另一个问题来了,线缆的长度限制了使用者活动的空间,同时在你佩戴VR眼镜之后,对于外界周遭的环境是没有任何甄别能力的,很有可能玩着VR的你很high,转眼被眼镜连线拌个狗吃屎。
不过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有线采用电脑或游戏机驱动的VR体验要远远的好于移动VR,在无线传输技术不足以满足VR的快速发展前,有线的VR依旧是更好的存在。
对于VR来说,两座大山就在眼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是VR整个行业都必须去面对的问题,好在VR产业不是单打独斗,不用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正如优酷土豆高级副总裁李捷在2016中国VR/AR产业峰会上说的,VR这个产业要成熟至少需要9-10年的时间。现在谈论它的未来,还早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