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余承东的说法,华为VR在内部早就作出了产品,只不过并没有到大规模进场的时机,这一次在华为P9发布会后发布华为VR其主要目的就是告诉大家:华为在此处有所布局。
除了已经推出产品的三星、HTC还有蓄势的华为,还有多少手机厂商也在虎视眈眈这块市场?如果他们倾巢出动,VR的第一轮收割者是否扛得住? 娄池已经不再纠结于焰火工坊的核心技术——算法不再是主导VR硬件产品的关键,毕竟随着高通820的逐渐成熟和对VR设备的支持,降低算法这一曾经的做VR硬件的门槛是必然趋势,娄池将目光投向了引擎,而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与手机厂商更好的一起玩耍。
今天的VR领域有两大阵营,一个是基于PC的VR,这里有我们熟悉的被扎克伯格收购的Oculus,微软的Hololens,无论从用户体验友好度还是技术成熟度来说他们都是业界的顶级水平;但是上面我们提到的国内VR硬件厂商们看重的都是另外一个阵营:移动VR。
扎克伯格对于VR将会成为下一代运算平台的判断,也是认为VR在未来可能会取代智能手机,但是究竟需要多久?他说:可能是5年,也可能是10年甚至15年或20年。我猜想,建立这个生态系统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人类从开发最早的智能手机到智能手机进入大众市场用了10年的时间。
想走通移动VR这条路,起码要先看看刚及格的PC端VR是怎么走过来的。

诺亦腾CTO戴若犁
移动VR:从大势所趋到时机成熟
戴若犁在展示室里为来访的客人做基于诺亦腾最新的VR解决方案——project Alice的演示,带上 VR头盔、动作捕捉手套,手持控制器,体验者可以在多个场景间做体验:一会儿是浩瀚大海上的海盗船、一会儿是酷似《钢铁侠》斯塔克的虚拟实验室、一会儿又是气球漫天的梦幻童话空间。
这些来体验的客人大多数是这套解决方案的潜在客户,作为诺亦腾的联合创始人和CTO他基本上不需要去考虑怎么讲故事给资本市场,企业级VR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这个级别的VR市场是基于PC级VR,但是应用面更为窄一些。客户主要来自3个方面:第一个是教育行业,类似于多媒体教室的升级改造。另外一个是展览展示、内容评审、模型评估,其中展览展示的需求非常非常的大。第三个是线下体验店,就是主题乐园。
戴若犁说这三类里面最火热的是主题乐园,而展览展示方面也有很多需求,容易产生大单,比如说某车的100个4S店。
诺亦腾这套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是:
首先,project Alice这套系统的毛利是可以支撑运营的,用户一旦选用第一期的建设费用已经可以收回所有的成本并略有盈利。第二是作为B2B解决方案,用户需要每年付费,诺亦腾进行系统升级改造、维修、更新,包括软件、支撑服务器的软件,管理的软件维护费用。第三,如果他是卖票性质的体验店,会要求诺亦腾来提成,希望诺亦腾来帮他提高运营效率,具体而言就是部署体验内容、联合开发新的体验游戏。
在这套解决方案里,最为有价值的就是诺亦腾的传统优势:动作捕捉,通过光学摄像头、马克点和惯性传感器,实现虚拟场景里人体位置和动作的捕捉。

美国一家公司发布的名为 THE VOID 的大型VR体验项目
这套解决方案其实完全可以用于VR主题公园。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The Void,之前放出了惊艳视频并且表示会在今年推出主题公园。而据了解The Void的解决方案售价不菲,并不是普通的国内体验馆所能消受的起的,据可靠业内消息,The Void是每8个镜头打包报价,一组产品报价高达千万美金,而一个体验馆绝不仅仅依靠一组产品就能够解决,这个价格足以吓退不少国内有心跟风VR主题公园的娱乐公司了。
即使发展了这么久,有了成熟的产品,PC级别的VR都很难飞入寻常百姓家, “其实PC端VR的定位很准确,就是游戏玩家,他们容易形成购买,宽容度也更高,”但是针对普通用户的报价不到100块钱的移动VR硬件设备真的可以迅速覆盖市场让VR大热起来吗?作为过来人戴若犁的判断是:“新科技到什么时候可以跟当年的小米手机一样,追求性价比,是有性价比的东西是可用的前提下,就是这么一个状态,你首先得及格,现在PC VR才刚刚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