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VR火遍全球。VR相关的发布会也是一场一场的开,国内外巨头聚焦VR市场,宣布进军VR行业。可是究竟什么是VR?我们今天就针对这个VR进行一下探究。
一、行业概述
(一)VR界定
VR在20世纪60年代被首次提出,是Virtual Reality的简称,字面解释为虚拟现实,是指借助计算机系统以及传感器技术生成一个三维环境,创作出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状态,通过调动用户的所有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带来更加真实的、身临其境的体验。
VR的核心是创造的内容,虚拟逼真,让人参与其中,产生沉浸感,达到一种进入其他时空的感觉。VR可谓是创造了一个100%真实的封闭虚拟平台,比如说VR头盔,通过切断你的视觉输入现实世界的路径,将你带入创造的虚拟的三维空间,打造“完全在场”的错觉。
(二)VR与AR的区别
从字面上讲,AR(AR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是通过电脑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的世界,一般是通过投射装置,真实的与虚拟的环境、物体实时叠加到同一个画面或者空间。这里的主体是人,技术核心在结合现实与虚拟,达到互动。AR更像是许多应用的实时交互终端,给予现实世界叠加虚拟物体或者电子信息,从而对现实达到“增强”的效果。

VR与AR的区别
(三)VR产业链
VR行业不断发展,市场火热的情况下,VR的产业链格局已经基本形成,覆盖了硬件、系统、平台、开发工具、应用以及消费内容等诸多方面。

VR产业链
二、行业发展历程
从20世纪50年代起至今,虚拟现实技术经历了从萌芽探索阶段到快速发展和完善的阶段。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迅速发展,新一代CPU、GPU、显示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的进步,为VR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推动VR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
在1957年,电影摄影师Morton Heiling发明了名为Sensorama的仿真模拟器,并在5年后为这项技术申请了专利。这款设备通过三面显示屏来实现空间感,从本质上来说Sensorama只是一款简单的3D显示工具,它不仅无比巨大,用户需要坐在椅子上将头探进设备内部,才能体验到沉浸感。
1968年,计算机图形学之父、著名计算机科学家Ivan Sutherland设计了第一款头戴式显示Sutherland。虽然是头戴式显示器,但由于当时硬件技术限制导致Sutherland相当沉重,根本无法独立穿戴,必须在天花板上搭建支撑杆,否则无法正常使用。
20世纪70-80年代,是整个虚拟技术理论和概念形成的时期,组成虚拟头盔的各种组件再技术上已经十分成熟,都可以在市面上买到了。
20世纪90年代,虚拟技术的理论已经非常成熟,但对应的VR头盔依旧是概念性的产品。1991年出现的一款名为“Virtuality 1000CS”的VR产品外形笨重、功能单一、价格昂贵。但VR游戏的火种却也在这个时期被种下,但未达到普及。
现今VR产品火爆,Oculus、 Google、三星、索尼等企业坚持探索商业模式,硬件产品、内容资源不断增多。

VR行业发展历程
三、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政治环境:释放政策红利,助力产业发展
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科技创新引用更加广泛多元,为VR产业发展创造氛围。“产学研”各环节转化更加顺畅,科研人员来源更加广泛多元,创业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
经济环境:国民消费转型,驱动VR消费
中国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物价保持稳定,居民购买力提升,享受型消费占比提高。85后消费者伴随着互联网发展成长起来,娱乐消费能力较强,对VR相关的娱乐行业付费意愿较强;加之,VR行业宣传越来越广泛,市场热度提升,消费者对VR设备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促进了VR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