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继续发酵 可穿戴设备仍面临难关

  内容和应用服务也是一大问题。微软必须要让HoloLens具备价值3,000美元的功能服务,否则产品贸然上市只会面临凄惨无比的销售量,进而引起消费者对产品存疑,伤害品牌形象。展示影片与实际效果间的体验差距也是HoloLens必须消弭的,虚拟影像和实际影像重迭的效果处理也还需更进一步优化。

  最后,HoloLens需维持市场对产品的关注度。若迟迟无法释出最终的销售产品,消费者的热情终将冷却,HoloLens也会步上Google Glass专案暂停的后尘。

  ■HoloLens技术与关键零组件

  微软在2016年揭露了部分HoloLens的零组件规格,包括英特尔Atom x5 Z8100、与英特尔8086h的订制GPU,虽然是客制化零组件,但并不是特别高阶的选择,比较值得注意的是CPU兼容64位元,但所使用的Windows 10却只有32位元,这也显示未来的扩充可能性。

  其他比较值得注意的零组件应该算是负责成像的2组镜片和LCoS光机模组,而这也是HoloLens成本最贵的部分,初估超过500美元。共6颗电池可提供16,500mWh电力,几乎是一般智慧型手机的10倍,但就HoloLens的性能需求和使用情境来看,恐怕仍会有电力不足的问题。

  就目前所知的规格来看,其材料成本大约落在800~1,000美元,而实际消费者版本可能会再增替一些零组件,来改善目前遇到的一些问题,材料成本可能因此提升到1,000美元以上。以此预估,实际销售价格可能会从1,999美元起跳。

  HoloLens最关键的零组件是光机和镜片。HoloLens和Google Glass的光机都采用LCoS,最主要原因是这种技术的光效率高、成本相对低,但LCoS也存在对比不佳和光机体积大等问题。所以厂商也积极寻找替代方案,例如由德州仪器垄断的DLP技术。

  DLP体积小、对比佳,但成本较高,再加上完全被德州仪器垄断,降低了厂商使用意愿。相比之下,LCoS有日本的索尼和JVC、台湾的立景和钜景,以及中国的水晶和长江通信等相关厂商竞争,AR眼镜厂商较为容易在其中找到适合的零组件和价钱。

  AR商机 消费者是关键

  以3~5年内的发展来看,AR眼镜发展方向分为具有专业应用功能的一般消费市场、运动应用市场,以及工业和仓储应用等3方面,但后两者分别会面临市场较小、使用者采用意愿不高的问题,短期内很难看到成果。

  消费市场会是AR眼镜近期较具市场潜力又好发展的目标,这也是微软会选择推出HoloLens的原因。但由于HoloLens价位较高,消费者在前期可能比较难接受,所以微软才会让HoloLens也提供一些专业应用功能,扩展更多应用,一开始目标锁定在顶端消费者和专业人士身上。

  消费者的耐心有限,且2016~2018年间,VR装置预计将全面抢攻消费者目光,HoloLens到2020年之前都会是推出的好时机。拖延再久,就可能会退烧。

  HoloLens需解决的问题包括价格、内容应用与实际体验3方面。从开发者版本定价来看,HoloLens售价恐怕会超过1,999美元,很难吸引消费者,除非微软愿意自行吸收成本,将价位降到1,000美元以下,否则解决方案只能靠提高内容应用价值的方式来说服消费者。

  在内容方面,微软替HoloLens订下几个应用发展方向:日常功能、专业和商业的应用,为寻找内容开发商,微软也推出了Windows Holographic平台。但不管怎么说,寻找开发者需要时间,开发应用服务也需要时间,HoloLens是否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就得看这段时间内HoloLens能塞入多少具备价值的应用功能。

  最后是实际体验感和宣传影片上的落差是一定存在的,重点在于微软能将此差距缩短到多小。微软又发展一个名为「Sparse Peripheral Displays」的外接装置,希望透过上面LED阵列达到显示区域扩充效果,而这些改善同样需要时间,也会拉高成本。

  因此,微软的任务并不是打造出一个十全十美的HoloLens,而是必须在有限时间内尽量达到这些问题的平衡,推出一个消费者愿意使用和购买的装置才是重点,否则HoloLens就会变成跟Google Glass一样,拖延一段时间后,干脆自行放弃产品推出。

  行动装置AR应用率先发展

  AR眼镜的普及还需一段时间,但AR应用功能已逐渐在智慧型手机和平板机等行动装置上发展。任天堂的AR手机游戏精灵宝可梦GO已在2016年7月推出,也还有更多AR创意app出现在行动装置,这些应用软体的发展都有可能带动消费者对AR功能的需求,进而影响厂商在AR眼镜上开发软体的意愿,甚至直接将这些应用服务移植到AR眼镜上。这种方式也是解决目前AR眼镜应用服务不足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