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一问:就算人类真生活在虚拟现实,那又怎样?

  许多研究者相信,找到证据与否取决于模拟的效果能有多好。最好的方法可能就是寻找程序中的漏洞,就像在《黑客帝国》中,一些小故障就出卖了“普通世界”是虚拟世界的本质。举例来说,我们可能会发现物理学定律中存在一些前后矛盾的现象。

  已逝的人工智能专家马文·闵斯基(Marvin Minsky)提出,在模拟程序的计算过程中,可能会由于“舍入”近似值而出现意外的错误。比如,当某个事件具有数个可能结果时,这些结果的概率加起来应该等于1。如果我们发现并非如此,那就意味着事情不大对劲。

  一些科学家争论称,已经有相当合理的理由认为我们处在模拟之中了,理由之一便是 我们的宇宙看起来很像是经过设计的 。自然界的常数,比如基础作用力的数值,似乎都经过了精心调整,从而使生命能够诞生。即使是微小的改变,都意味着原子将不再稳定,恒星也无法形成。为什么会如此?这是宇宙学中最深邃的谜题之一。

  一个可能的答案是“多重宇宙”。或许存在着许多个宇宙,都是从大爆炸形式的事件中产生,并且具有不同的物理学定律。在十分偶然的情况下,其中一个宇宙的物理学定律刚好适合产生生命,而如果我们不是处于这样一个宜居的宇宙之中,我们就不会问出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将不会存在。

  然而, 平行宇宙是一个相当不确定的概念 。因此,认为我们的宇宙其实是一个数值经过精细调整的模拟程序反而更容易想象。这种精细的数值调整,使恒星、星系以及人类本身得以出现。

  尽管存在可能性,但通过推理我们并不能得到更深入的结果。毕竟,根据假设,我们的创造者所处的“真实”宇宙也必须经过精细调整,以使他们得以存在。从这个角度来说,断定我们处于模拟程序中并不能解释所谓的常数之谜。

  ▲我们所处的宇宙可以被视为一台量子计算机

  ▲量子世界是反直觉的

  还有一些科学家指出, 现代物理学中一些非常奇异的发现可以作为“事情不对劲”的证据 。量子力学是关于微观事物的物理学分支,包含了许多奇异的物理学现象。比如,物质和能量似乎都是由粒子构成的;而且,我们在观察宇宙时存在着“解析度”的限制,如果我们试图研究更小的东西,一切会看起来很“模糊”。

  斯穆特称,这些令人费解的量子力学现象正是我们在模拟程序中预计会遇到的。它们就像你太过靠近屏幕时会看到的色素点。不过,这只是非常粗糙的类比。量子力学中的粒子本质是否真实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更深层次的原则问题,即可以认知的“真实”能扩展到什么样的程度。

  第二种观点是,宇宙似乎是以数学的方式运行着,就像你在某个计算机程序里看到的那样。一些物理学家称,终极的现实可能就是纯粹的数学。麻省理工学院的马克斯·铁马克(Max Tegmark)认为,如果物理学定律是基于某种计算机算法,那确实可以这么说。

  然而,这样的说法有些循环论证的意味。一方面,如果超级智能在他们自己的“真实”世界中运行着模拟程序,那他们可能也要以自己所处宇宙的物理学定律作为基础,与我们并无二致。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世界以数学形式运行并不是因为处于一台计算机之中,而是因为“真实”世界同样如此。

  相反的, 模拟程序并不一定基于数学规则 。比如,它们可以设置为随机工作,并不一定会产生连贯的结果。关键在于,我们不能用宇宙中明显的数学特征去演绎出任何关于其“真实性”的论断。

  根据对基础物理学的研究,马里兰大学的詹姆斯·盖茨(James Gates)认为,我们有一个更加明确的理由来怀疑物理学定律由计算机模拟所支配。詹姆斯·盖茨研究的是亚原子水平的粒子,比如夸克——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组成要素。他表示,支配这些粒子行为的物理学规律与计算机中处理数据时纠正误差的代码有相似的特征。那么,或许这些物理学定律其实就是计算机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