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基础的工具,是鼠标、键盘和输入法。在输入层面,这三者为数字化时代来临提供了几乎全部基础。无法想象缺少这三样东西的数字化信息是如何产生的,即便是视频也无法脱离这三者的帮助。
其次,计算机编程语言、各类编程语言的开发框架,为数字化构建了格式基础。一方面,是提供了数字化信息呈现的基础,例如文字的呈现、视频的编码和解码、游戏画面的渲染等等。另一方面,它们将我们传统的世界观移植到了数字世界,为数字世界定义了符合我们认知的“呈现规则”。之所以我们今天能够源源不断地、几乎没有任何阻碍的接受和表达信息,得益于这套“数字化世界观”的拟现。
再者,高效率的工具,实现了多元化的信息形态。最朴素的例子,就是Word、Powerpoint等文档类工具。比之复杂一些的,就应该提提“美颜”这种工具。它们存在的价值,就是把原本在一元化信息时代复杂的事情,变得极度简化和容易实现。
最后,丰富多样的信息通道,使得信息变得更容易传播。
二十年前,我们需要花一个小时写一封较长的信,然后准备一个信封,贴上邮票,走出家门,扔进邮筒。今天,只需要发一段语音,松开拇指,瞬间到达。效率提高了数百倍。
虚拟现实的“工具”应该是什么样?
虚拟现实看起来仍然是一种数字化信息,但我们认为,复杂度远超于平面环境中的数字化信息。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我们通过VR头盔等设备进入了一个虚拟世界或虚实混合的世界,信息形态的多元化,被极大扩充了。
那些我们看到时却认为不足为奇的VR内容、AR效果,正在经历痛苦的最初级阶段。这种最初级阶段的痛苦,来自于相比平面中的数字化信息,虚拟现实存在着缺乏统一的“格式”、不具备高效的“输入”手段、无法快速“输出”、难以“传播”等问题。
而这些问题的核心起源是虚拟现实将“数字化”这件事,提升到了三元甚至更多元。其中一项,我们称之为“交互”。仅仅因为这一个维度的变化,事情复杂了数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