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层面的优化
提升传感器的采样频率,减少刷新率与传感器频率的同步等待时间消耗;
提升传感器的精度,减少对采样数据进行稳定性过滤产生的延迟;
采用有线传输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延迟的考虑;
屏幕使用OLED替代LCD,减少像素颜色切换的时间;
提升屏幕刷新率,主流的屏幕是60Hz,那每帧就是16.67ms; 如果提升到90Hz,那每帧就是11.11ms。
大部分的手机VR产品在延迟上都是不合格的,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转头时的画面不连续/抖动/残影等:
市面上的手机采用OLED屏的还是少数,比如iPhone配个VR壳子那延迟就很感人;
如果依赖手机的陀螺仪进行转向模拟,其精度和频率远远达不到要求;
手机屏幕目前都是60Hz的刷新率,在延迟上本身就受限。
刷新率的提升
假设刷新率为60Hz,并不是代表每帧就有16.67ms的延迟,而是说屏幕图像每16.67ms才更新一次,渲染选项中的“垂直同步”的概念就是来源于此。这就对我们提交渲染画面的时机要求非常高,如下图:

为了方便计算,这里先假设传感器,传输,屏幕像素切换的延迟都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