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Mix Reality),混合现实。
严格意义上来说,习大大参观微软所体验的Hololens并不是一款AR设备,因为它不只是增强了现实,功能上 HoloLens是>Oculus Rift的。你可以戴着它进行摩托车设计,现实世界中可能真的有一些组件在那里,也可能没有。你戴着它在客厅玩游戏,客厅就是你游戏的地图,同时又有一些虚拟的元素融入进来。总之,MR设备给到你的是一个混沌的世界:如果数字模拟技术(显示、声音、触觉)等,你根本感受不到二者差异。
正是因为此MR技术更有想象空间,它将物理世界实时并且彻底地比特化了,又同时包含了VR和AR设备的功能。有消息称,微软所开发的HoloLens开发者版本将在2016年一季度上市,售价3000美元,但愿不要跳票吧。
CR(Cinematic Reality),影像现实。
这是Google投资的Magic Leap提出的概念,主要为了强调与VR和AR技术的不同,同样,其自认为与MR也不同,实际上理念是类似的,均是模糊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便捷,所完成的任务、所应用的场景、所提供的内容,与MR产品是相似的。其核心在于,『通过光波传导棱镜设计,Magic Leap从多角度将画面直接投射于用户视网膜,从而达到“欺骗”大脑的目的。』就是说,有别于通过屏幕投射显示技术,通过这样的技术,实现更加真实的影响,直接与视网膜交互,解决了Hololens视野太窄或者眩晕等问题。说到底,只是MR技术的不同实现方式而已。Google看好Magic Leap说明这一技术的特殊性,这与马化腾前面提到的『视网膜投射』呼应。不过,Magic Leap何时还会让大家等多久,还没有答案。
SLAM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

这是VR、AR、MR等*R设备普遍采用的技术,最初被应用在机器人身上。其保障设备在移动过程中,根据位置估计和地图进行自身定位,同时在自身定位的基础上建造增量式地图。具体来说,在*R设备上的应用是这样的:如果你戴着一个封闭式的头盔,如何确保你移动过程中不撞到墙?如何将你在实体世界的每一次移动都映射到虚拟世界?这些都需要SLAM技术的应用。它与现在我们所使用的地图基于GPS、基站定位等技术完全不同,帮助*R设备建立实体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空间映射关系。
深度摄像头
又称之为3D摄像头,旨在给设备提供跟人眼一样的视觉能力。基于前面所提到的*R、LAMP等技术,要让设备能够理解你所处的实体世界,它必须要具备认知这个世界的能力。普通摄像头基于色彩记录世界,实体世界光纤被转化为像素,三维世界被二维化的过程中缺失了许多信息,机器再进行逆向识别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人眼可基于经验做到,机器很难。深度摄像头可记录更多维度的视觉信息,帮助机器识别距离远近等等,进而提升机器认知世界的水平,提升对实体世界的模拟水平。
经过上述介绍可以看到,不论哪种*R技术,以及其关联技术,都还在起步阶段,现在很难找到应用成熟的案例或产品。正是这些技术让许多科幻片中的场景变得可能。尽管一些技术几十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不过最近两年才出现真正的产品,哪怕很初级,都是让人振奋的。科技大公司正在不遗余力地推进,自然会加快*R技术变成现实的速度。我们都在等待*R技术的奇点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