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智能硬件发展前瞻 曙光还有多远

  拿智能灯泡来说,小米和魅族(第三方合作品牌)都推出过,只有换颜色,定时开关等很鸡肋的功能,市场反响平平,都没有迭代产品出现。小米推出的智能家居套装算一个初步的解决方案,功能比较基础,玩玩还是可以的,实用价值并不大。

  2013年以来智能硬件创业火爆,在资本热潮和创业热潮的带动下,很多智能硬件是产品经理臆想出来的,并没有经过切实的市场调研,也没有找到用户切实的痛点,只是增加个智能模块就而已,怎么会被消费者接受呢?

  智能出行:还要等几年

  节能环保、无人驾驶是智能出行的关键词,目前收产业和技术的限制,节能环保已经实现,自动驾驶刚刚起步。特斯拉推出自动驾驶方案,要求司机必须在驾驶室,谷歌、百度无人驾驶汽车都处在试验阶段。现在智能汽车发展的瓶颈不是智能模块,而是电池续航和充电网络,该问题解决并非一朝一夕。可以预见特斯拉、蔚来汽车、乐视汽车,还有传统汽车厂商的加入,加上政府政策的支持,会极大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普及还要等几年。

  2015年智能的电动车(小牛电动),智能自行车(乐视超级自行车、云马C1),小米9号平衡车出现,市场反响都不错,其中小牛电动还推出“牛油保”,丢失直接给一台新的,相当贴心。不过他们都有个通病,智能模块只是添头,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原因是硬件给力。

  小结:

  改进体验类智能硬件首先硬件部分要过硬,其次智能模块要贴心,为了智能而智能只是伪需求,需要做到差异化的定价和核心技术,加之高质量的产品才能脱颖而出,最终做出影响力。经过几年的积累和沉淀及2015年寒冬的洗礼,资本会更理性,产品也更务实。

  2016年新推出的智能硬件将更贴心,互联网电视、智能路由等已经找准定位的产品会加速发展;还会有少部分智能硬件找准方向,迎来小爆发,不排除有少数智能硬件会热销;当然绝大多数智能产品会在坎坷中度过2016年,直到切中用户痛点。

  未完待续...

  创造需求:症结在硬件

  与改进体验类智能硬件相反,创造需求类智能硬件的关键在硬件。创造需求类智能硬件创新幅度大,新产品从研发转化到试制,再从试制转化到量产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成功的难度非常大。

  VR(虚拟现实设备)

  最好的例子是VR(虚拟现实设备),2015年VR特别火热,有三星、索尼、HTC、Facebook等一长串的知名企业推动。但是火热背后也有问题,收技术限制所有巨头也无法完美的解决眩晕、畸变等问题。VR只是载体,视频和游戏内容才是VR爆发的关键,目前影视内容制作成本高,游戏开发难度大(HTC VIVE仅有几个体验场景)。笔者认为,2016年VR前景开阔,或迎来一波小爆发,真正暴发还需要时间,最少也需要两年。

  智能手环、智能手表

  笔者把智能手表归到创造需求一类,是考虑传统手表看时间的需求很弱,已成为品味和身份的象征,智能手表主要功能也不是看时间,而是手机屏幕的延伸,是一个小屏生态系统。

  智能手表已经发展好几年,本以为Apple Watch上市会带动行业迅速成熟,没成想Apple Watch也不受欢迎,远未达到消费预期,更别说其他品牌的智能手表。究其原因,智能手表是一个小屏生态,现在谁都不知道小屏生态应该是什么样,很多第三方的App都很鸡肋,还有续航差,数据记录不准确的问题。生态的探索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有笔者也无法断言智能手表在2016年会怎样,好消息是全球的软硬件企业都在努力,相信很快能找到正确的路。

  智能手环销量已经暴发过了,不过爆的有点过火,小米手环销量累计已经突破1000万支,小米手环的出现还逼死一大批创业者。购买小米手环的人绝大多数是便宜,试错成本低。其实小米手环只有记步、心率等功能,只提供简单的数据记录,并不能在有效数据基础上进行分析,并给用户合理的生活指导,所以用户粘性并不大,往往用几天就丢在一边。业内走在前面的Fitbit、卓棒、Misfit也抢不到哪去,所以Fitbit跌破发行价,Misfit被出售。唯一例外的是GPS运动手环,定位清洗用户好评度高,不过比较小众。2016年智能手环要做的是沉淀再沉淀,挖掘用户真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