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技术能给网吧带来新生吗?

  政策松绑带来的竞争需求

  到这里,我们似乎可以得到一个悖论:一个是被目前大多数消费者诟病对眼睛有伤害的VR,另一个是注重高端服务和体验并急于引进VR的网咖,连接这两者的是什么呢?不如换个说法,驱动网咖寻求“升华”的原因是什么。

  

 

  2014年11月24日,文化部、工商总局、公安部、工信部联合发出通知,调整网吧行业管理政策,全面放开网吧审批,并力推网吧行业转型升级。简单来说,就是审批开放,即使只有一台电脑也能开网吧。

  审批门槛降低,网吧迎来井喷,但随着家用电脑的的普及、移动设备的爆发以及互联网日常化,单纯的网吧因为成本和客源的问题并不能在行业中立足。这时候,网吧需要进行一定的变革,比如转型成环境更加高端的网咖。不仅提供良好的上网体验和环境,还有相关服务,比如现磨咖啡 、鲜榨果汁、休闲西点等,但这些还不足以应对激烈的竞争。

  张猛告诉记者,除了电脑配置、装修、服务,网咖似乎也找不到更多新意,在商业模式和娱乐方式方面还是维持原样。因此,在面对市场竞争的时候,网咖需要VR这个亮点重新吸引年轻用户。“现在是僧多粥少。不去改变,不去做差异化就等着被淘汰”,他说。

  当然,我们也会开始担忧一件事,在如此急迫的“革命”下,在网咖都需要转型的驱动下,设立体验区的模式最后会不会变成第二个VR体验店?对此,张猛认为不可能。“网咖不会成为体验店,因为网咖的需求和体验店不同,客户群也不同。体验店现在关了很多。网咖需要的不只是体验,它要求会更高”,他说。

  一次新探索

  换一个角度看的话,VR网咖就是人们对VR商业模式(变现)做出的一次新探索,但实际上这个到底应该怎么做?估计也还没有人能想明白。

  早前的VR体验店如火如荼,但现在也日薄西山。比如在深圳开了7家VR体验店的 EMAX眼界科技。通过“每次体验时长3分钟,价格每人20元”的模式难以让商家实现盈利,有时候甚至连店租和人工成本也难以覆盖。

  事实上,外表光鲜亮丽轰轰烈烈的VR却是捉襟见肘疲於奔命。有人说,国产VR头盔还“不及格”,但国外的VR三巨头短期还不会进军国内。由此,国产VR的发展还会在一轮混乱中度过。“硬件继续吹嘘,内容还是做Demo,集体继续2VC”,国内某VR平台主管说。这些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得到正在观望VR的手游开发者蒋志伟的认同,“VR内容团队现在做游戏的话,要做好3年不盈利的准备”。

 

  尽管时下的行情如此“恶劣”,我们还会继续期待美好的VR未来,不管这个未来是否包括VR网咖。

原标题:网吧的浴火重生:VR在里面扮演了什么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