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设备遭多方吐槽 亟需行业标准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智能设备造成消费者频繁吐槽的主要原因,有传感器不灵敏,算法缺陷以及空间限制等等,手环生产厂家应当重视消费者的反馈意见,不断提高技术。“例如智能手环监测心率的误差大概在10%,心率监测功能误差大是因为光学传感器造成的,如果采用生物阻抗传感器,通过人体的阻抗来监测静息心率,就可以获得误差小、更有参考性的数据。”付亮说。

  “最根本的是要制定行业发展标准。”中国可穿戴设备秘书长杨昕表示,标准的缺失使得可穿戴设备难以拓展到医疗、养老、儿童跟踪定位等社会热点领域,直接限制市场的快速发展。由于设备需要使用者长时间佩戴,安全与质量不可避免地成为影响其普及的重要因素。设备本身、电池、电源适配器的安全性,无线连接、电磁兼容、有害物质等,需要进行全方面的认证评估,以最大化减少可能给用户造成的危害。“基础数据的准确性、软件的缺陷等问题都值得考虑,尤其是植入性的产品,直接影响人体健康,需要由行业标准进行规范。”

 

  据杨昕介绍,中国可穿戴联盟已于2015年3月22日召开了《中国可穿戴联盟标准》闭门工作会,目前正在研制一批基础共性、重点应用和关键技术标准。“下一步将联合工信部,邀请广大可穿戴相关企业共同探讨和完善中国可穿戴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