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眼镜加快智能化 “千里眼”真的来了

  第二,智能隐形眼镜的实用性不强。隐形眼镜在一摘一戴之间,稍有不慎就会沾上许多细菌。镜片消毒不到位,极易造成感染。而且时间一长,对角膜也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真正近视的人尚且不喜欢时刻佩戴隐形眼镜,所以智能隐形眼镜上的那些监测等附加功能的市场就更加难以开发。因为用户可能宁愿去买一个智能手环监测健康状况,也不愿意佩戴隐形眼镜。

  第三,智能隐形眼镜有泄露用户隐私的风险。比如前面说道的“千里眼”隐形眼镜,就像之前的谷歌智能眼镜一样,佩戴者有侵犯他人隐私的嫌疑。

  对于厂商来说,数据是最有价值的部分。所以许多厂商做智能隐形眼镜,更多的是为了获得用户的健康状况数据。

  另外,越是高科技的产品,被黑客入侵的几率就越大,无法想象贴近眼球的产品被黑客入侵后会产生怎样严重的后果。

  以谷歌为例,在2008年谷歌推出了个人病例管理平台Google Health,,谷歌认为这一平台有助于用户掌握更多的信息,从而做出理智的医疗选择,也有利于培养用户使用谷歌记录数据的习惯。

  但是后来,谷歌逐渐意识到这种产品只会受到科技控和病人的欢迎,并不适合在大众中普及,所以他们关闭了这一平台,决定只向特定人群开发。谷歌的隐形眼镜就是这一想法的实践。

  所以,智能隐形眼镜的受众在现阶段也只会是糖尿病患者、科技爱好者等特定人群,而且其价格昂贵,许多患者可能也难以支付。

 

  就像VR头盔等新产品一样,尽管智能隐形眼镜看起来很有趣,但是由于其在技术上的不成熟等一系列因素,使其目前只能作为一个趋势,要在消费级市场得到普及还尚需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