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智能穿戴现状、瓶颈与未来 可穿戴设备将取代智能手机

  耿怡博士在其赛迪智库的报告中预测,未来可穿戴设备产品形态将愈加丰富,融合应用更为深入。目前可穿戴设备的产品形态仍以手表、手环、眼镜为主,尚处于可穿戴设备产品的初级形态。随着传感技术、材料技术、交互技术的日益成熟,可穿戴设备的产品形态将愈加丰富,向人体穿戴的各类物品延伸,衣服、鞋子、戒指、发带等多样化可穿戴产品将不断涌现。可穿戴设备将向纵深方向发展,产品形态之间的界限将逐步打破,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之间功能将逐渐趋同。可穿戴设备领域的总体趋势是发展软件生态系统,可穿戴设备的产品形态只是其功能载体,功能的实现并不局限于产品类型。目前可穿戴设备主要是健康追踪工具,但这种单一功能的设备最终会被更加广泛、更加以应用为中心的智能手表所吸收。

  其次,垄断市场难以形成,创新型企业尚存机遇。目前,苹果、谷歌、三星等巨头企业相继进军可穿戴设备领域,抢占可穿戴设备产业制高点,但可穿戴设备市场不会形成很高的产业集中度,难以出现类似智能手机领域的几家独大的局面。智能手机市场依赖单一类型设备,产品形态高度统一,而应用范围“从头到脚”全面发展的可穿戴设备市场实质上是诸多市场的集合,产品类型多元化,产品应用多样化。可穿戴设备将成为创业创新集中的重点领域,创新型中小企业、创客群体将借助此新兴领域迅速发展。以苹果智能手表为代表的旗舰型产品提升可穿戴产品的用户认知度,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应用广度将使产业具备一定的分散性,也使创新型小企业获得成长空间。

 

  最后,产业链将加速整合,行业发展趋于理性。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利用“互联网+”思维做产品的企业越来越多,尤其是和互联网联系紧密的可穿戴设备硬件供应商和软件开发商,在软硬件方面将加大投入。硬件、应用与网络关联性更强,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与信息的相互交换与处理变得更为便捷,基于同样平台的可穿戴设备的开发成本相对较低,且可以快速融入相对成熟的生态系统。媒体的关注和资本的进入将趋于理性,智能设备产业链软硬件融合不断深入,将朝着垂直、专业化方向发展,可穿戴设备专属传感器和智能芯片将不断涌现。以传感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将会超越摩尔定律进行跨界创新,未来传感器与芯片、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融合。产品层面的演变将会朝向两个极端发展,一是聚焦细分市场,推出极致、专业产品,二是开拓综合市场,强调功能大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