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醒来,我都会走到我的书桌前拔掉智能手机末端的充电线,然后开始一整天的忙碌工作;但现在,我需要多做一步了,因为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智能手表上。
提到智能手表的购买门槛,其中一条一直呼声甚高,那就是续航。一个安安静静在手腕上存在的配饰,居然还需要经常充电?姑且不说每天晚上例行公事一样给手表充电这件事儿是不是真的很麻烦,单看要是哪天忘记充电了,走在上班路上手表忽然 Low Battery ,抬手看到是一片漆黑,恐怕一天都没有好心情。

早前库克曾表示,Apple Watch 一次充电“基本可以使用一整天”,《纽约时报》则披露了更多 Apple Watch 的细节功能,如一项名为「Power Reserve」的功能,可以让这款设备保持在低电量消耗的情况下继续显示时间。
而更为靠谱的科技媒体 9to5Mac 则透露称,Apple Watch 的每日平均使用时间约为 19 个小时,纯待机时间为 3 天,睡眠模式可达 4 天,若是重度使用情况下仅有 2.5 个小时的水淮,所以仍需要每晚充电一次。如果以上数据属实,那么我推测 Apple Watch 的续航能力基本也就和目前大部分 Android Wear 设备不相上下了。
很多人不愿意购买智能手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续航问题。“谁要对手表一天一充?”这样的想法成了不少智能手表推出后呼声最高的“差评”。
有趣的是,在大多数人已经能够接受手机一天一充的时代,人们对手表的一天一充却还是保持着抵制的心理。

电池续航力一直是穿戴类设备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受限于目前的电池技术、穿戴设备的体积大小等情况,我们确实很难要求厂商们短时间内通过一些“非黑科技”来保证高强度的续航能力。如果你要更长的续航,那么现阶段你必须要做大体积,但很明显,我们的手腕不会同意。
一些产品则另辟蹊径,比如 Withings Activité 就大幅阉割手表本身的监测功能,只提供有限的“智能”,这样一颗扣式电池便可以坚持长达 8 个月的续航时间。
两者不同的在于,前者首先是一款电子产品,其次才是一块表;而后者,实际上本体和手表是同一类产品。
最近三个月里,我一直都保持着左手 Moto 360,右手小米手环的佩戴习惯,时间一长两者也有了不同的使用方式:和手环类产品一样,小米手环有着非常棒的续航能力,加上体积较小,以及简单的记步和睡眠监测功能,我一天 24 小时都不会脱下;再看看 Moto 360,我与它之间的交互行为会明显高于小米手环,如快速查看微信消息、邮件信息、手机通知等,也会频繁地观看时间,这样的强度下,两天一充乃至一天一充就成为了家常便饭了。

但这并没有构成我最终厌倦它的最大理由——虽然出差的时候我会抱怨不得不多带一个充电底座——事实上,每晚回家我都会习惯性脱去手腕上的 Moto 360,并放置在充电底座上。因为本身并没有 24 小时佩戴手表的习惯,我洗澡不会戴着它,睡觉也不会戴着它,这部分“闲置时间”,就刚好让 Moto 360 成为了一个挺好看的桌面摆件。
比起续航力,“没什么特别的功能”的可有可无感,才是让我对 Moto 360 逐渐失去兴致的最大原因。
很多人觉得现在的智能手表一是丑,再来是续航短。不过这两年发展下来,智能手表们的“颜值”越来越高,许多手表或是手环的续航也算是差强人意,但是好像依旧没有哪一款能够真正的火起来。
和智能手机不同,目前大部分智能手表都不会让人有“玩”的欲望,使用场景不足是所有智能手表们面临的真正的阻碍——手表能做的事情,手机普遍做得更好,如果仅仅只是为了节省从口袋里拿出手机这个动作,那么智能手表们只能算是徒有其名。
智能手表出现的初衷,是人们希望能够更快的看到手机端的通知,并解放双手。但除了这个,智能手表似乎便没有其他存在的理由,它给我们带来的价值和所消耗的电力根本不对等。反观智能手机,承载了足够多供我们消费的内容,就算是一天一充,我们也习惯了这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