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Pebble的失败 看智能手表的未来发展之路

 可穿戴设备市场并没有因为苹果的进入而迎来爆发,Pebble被迫卖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对于智能手表来说,到底哪些功能才是用户的刚需和痛点?Pebble虽然失败了,但是它对智能手表的未来又有哪些值得参考和借鉴的地方呢?

本文来自FastCompany,作者Jared Newman。

12月初的时候,Pebble智能手表失败的故事终于迎来了悲剧性的结局:在巨大债务的沉重负担下,这家没有清晰盈利模式的初创公司将自己的软件资产卖给了Fitbit,取消了还在开发中的硬件项目,停止了对现有手表的支持以及日常业务。

从商业的角度来说,Pebble没有什么可值得庆祝的。虽然它在2103年就进入了智能手表市场,但是作为元老,在过去的三年中,Pebble仅仅售出了200万块手表。与之相比,据分析师估计,苹果手表在第一年的销售量就高达1200万。智能手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大众证明他们的价值,而在这个本来就已经很小众的市场里,Pebble最多也不过是个小众玩家。

但是作为一家公司,Pebble公司的理念还是值得称道的。当所有厂商都在给智能手表做加法,希望智能手表变得全能的时候,Pebble的产品却令人耳目一新——它的维护成本很低,这也是为什么在使用、评测了这么多的智能手表之后,我依然选择回归Pebble的原因。尽管Pebble没有生产出在大众市场引起热潮的产品,但是它对可穿戴设备的态度却是值得业界传承下去的,不管是通过Fitbit还是其他公司正在观望的公司。

Pebble死了,智能手表行业失去了什么?

低功耗的设计

佩戴智能手表是要有很大决心的:大多数的智能手表需要一天一充,而且即使是最小的智能手表,比如38mm的Apple Watch,也非常笨重,它们看起来更像是装饰物,而不是一个轻巧的配件。

虽然大多数的Pebble手表也很厚重,但是通过使用电子纸显示技术,而不是LCD或者OLED屏幕,Pebble解决了电池问题,Pebble和Pebble Time的续航都长达一周。

此外,Pebble的低功耗还有另一个优势:它可以让Pebble在保持与其他的智能手表同样续航水平的前提下,采用更小的设计。比如去年的Pebble Time Round,虽然续航只有几天,但是它比Apple Watch要薄33%。

我希望Pebble能在一开始就推行这种轻薄的设计,然后快速迭代。有趣的是,我身边的人对Pebble的Time Round比对Pebble的其他产品更感兴趣,甚至包括那些自认为被智能手表行业遗忘了的女性。尽管电子纸技术有它的缺陷:在没有充足的照明下阅读困难,只能显示有限的颜色等,但是,它让智能手表可以不用为设计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