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纤维还能发光 科研成果为可穿戴设备提供新方向

  据《劳动报》报道,身穿可以发出不同颜色光的衣服,这个看似天方夜谭的想法或许将在未来某天成为现实。记者获悉,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彭慧胜教授课题组成功实现了一种新型纤维状聚合物发光电化学池,将为可穿戴设备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近日,部分成果发表在《自然-光子学》杂志上。

  近年来,柔性、轻质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受到了人们密切关注,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纤维状的发光器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一迫切需求,彭慧胜教授团队经过三年多的潜心研究,通过低成本的溶液法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纤维状聚合物发光电化学池。课题组首先在钢丝上均匀吸附氧化锌纳米粒子和聚合物发光层,然后在聚合物层外表面均匀缠绕上一层高导电性的取向碳纳米管薄膜作为透明电极,即可得到纤维状聚合物发光电化学池。

  据介绍,和传统的发光器件相比,此次的新成果具有一些独特的优点,如较低的操作电压和较高的功率效率等,也更有利于大规模生产。同时,通过把不同颜色的发光聚合物集成到一根纤维上,可以实现在一根纤维上同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这些发光纤维显示出良好的柔性和可编织性能,可以编成柔性的织物和各种图案。更加有趣的是,通过将不同颜色的纤维组合在一起,通过控制发光纤维的亮度比,可以实现复合光颜色的有效调控。

  这一成果得到三位杂志审稿人一致高度评价,认为“很多年来,人们一直渴望发展出可穿戴的发光纤维但没有得到”。这项研究将为可穿戴纤维状发光器件的发展指出了一个富有前景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