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科技浪潮涌动,一大波智能硬件公司陆续出现,正在变得越来越炙手可热。我们正在加速驶向智能硬件时代!但是,如何在硬件产业实现盈利呢?本文明确的指出来,硬件只是一块敲门砖,文中所提到的三种盈利模式,无一不是瞄准硬件背后的内容和服务!
硬件江湖,城头变幻大王旗,几年的时间,它的规则,竞争机制,业界环境早已经不是你想的那样了。
曾经的硬件(主要以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设计开发出来,然后拿到中国去生产,起码毛利润有 30%。这些产品都有专利保护,产量是数以百万计,然后在 18 个月后被功能更加强大的新产品所取代。所以,如果这里有一个大公司,财力雄厚,跟制造商的关系非常好,执行力也非常强,那么它很可能一路上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只要确保它比之前的那个版本强上那么一点点就好,价格再低上一些,然后它就能赚的盆满钵满了。
然而,这是属于过去的故事。
先声夺人者,被无数年轻的小公司所赶超。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曾经在市场中占有不可动摇地位的公司正在不断的失去市场份额,利润也越来越薄。这其中最具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 Jawbone 了
Jawbone 可以算是硬件界的老大哥,它存在于这个领域已经 16 年的时间。它给市场带来了两款大受欢迎的产品,其一是蓝牙头戴耳机、其二是可移动的蓝牙喇叭。光是这两个产品类别就价值高达几十亿美金。因此,各种科技界的顶尖人才加入其麾下,比如 Yves Behar 以及 Sameer Samat;同时,世界上最顶尖的投资人和投资机构都愿意解开腰包,纷纷用金钱给予支持,比如 Sequoia Capital,Andreessen Horowitz,Kleiner Perkins 以及 Khosla Ventures。这一切看起来简直太符合成功的科技企业所需要达到的标准了,不是吗?
那么为什么它现在被很多更加年轻的硬件公司(比如 Fitbit 和 Gopro)步步紧逼,围追堵截。后面这两家公司的股价一度创下了历史新高。
Jawbone 是一家传统硬件开发的老牌设计公司(1999 年成立)。它的产品线固然有着很好的营销渠道,但是它所开发的产品之间并没有一个穿插的主题,消费者不可能因为它的喇叭、耳机、或者健康追踪器而称赞它是「世界上某某领域中最棒的公司。」而在这一点上,Beats 围绕着音乐来开发产品,Fibit 围绕着健康来开发产品,它们就做的很不赖。相比之下,Jawbone 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分销公司,热切的盼望自己能在产品开发上「瞎猫碰到个死耗子」,让市场中下一个最具有吸引力的产品自然而然的从天而降,落到自己口袋中。
是什么塑造了如今硬件公司的成功?比如 GoPro,Airsta,Fitbit,Nest,Dropcam,Zayo 以及 Oculus? 它们的盈利模式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
其实,现在的硬件产品本身就是上演一出「特洛伊木马计」,所谓的「木马」,就是硬件产品本身,而木马里面藏着的,准备在夜色中拔刀掩杀出来的「士兵们」,就是硬件产品上的软件。其实上面所说的各个硬件公司,说白了其本质都是一家家软件公司,只是披了个「硬件」的皮而已。它们将自己的精力几乎百分之九十九都放在了产品的数字层面,硬件只是一个入口。其中有很多公司的盈利模式中都带有「重复性消费」,几乎所有的公司内部,软件工程师的数量都比硬件工程师还要多!
由此,我们在下面总结出来了硬件公司赖以成为摇钱树的三种盈利模式。希望所有人都能记得,这三种盈利模式任何一家公司都绕不开。
1 将硬件视为一种服务
智能硬件初创公司中最经常采用的盈利模式便是依靠销售、或者是出租某个数字硬件设备,在上面产生某种「经常性收入」。这个费用有可能是以软件许可、服务费的形式出现,也可能是按照时间来计费(年费或者月费),有些时候也有可能是以英里数来计费。将硬件视为服务本身的公司,往往瞄准的是产品一经出售之后漫长的使用过程,不断优化使用体验,让用户得到满足,而不是靠着起初的销售,做一锤子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