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科学家们现在正在研究怎样利用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而最新将动物大脑进行联网试验的成功,或许能够打开人类大脑联网的大门。
科幻世界的博格人会变成现实吗?
如果说飞机的发明使人们成功上天、潜水艇的发明使人们成功下海,在科学让一切皆有可能的今天,博格人(Borg)变成现实,距离我们还会远吗?
博格人是科幻电影《星际迷航》中一种机械和有机体结合的生化人,博格个体可以将纳米探针植入其他种族个体的体内,获取其知识与技术,并将对方改造为博格个体,以实现同化的目的。经过同化的个体会被安装上机械组件和通信设备,丧失个人意识,从而完全加入博格集合体。
博格人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同化一切可以遇到的种族,使自己的种族达到最完美。
神经学家关于脑机接口的研究
如果说博格人式的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还只是一种科幻的话,那么来自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的神经学家Miguel Nicolelis和他的科研团队为脑机接口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虽然他们的研究还只停留在动物阶段,但却首次成功创建出了生物体之间的大脑网络(Brainet)。
在一项试验中,研究人员将两只小鼠分为一组,并用电极将他们的大脑相连。通过电极可以将其中一只成功完成任务小鼠的大脑活动反应到另一只小鼠的大脑中。
研究证明,第二组小鼠能够更迅速出色地完成相同的任务。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因为第二组小鼠识别出了第一组小鼠在完成任务时产生的大脑活动规律,并在遇到同样的任务时,可以更快地刺激身体做出相似反应。
这项实验的研究成果可应用于降雨预测。小鼠接受不同的电刺激分别代表温度和气压的变化。通过连接小鼠的大脑网络预测降雨的准确率能达到41%,远远高于单个老鼠预测的准确率。
Nicolelis说:将三只猴子大脑连接起来组成大脑网络后,能够形成统一的输出能力,共同协作在三维方向移动这条虚拟手臂。这是首次成功实现大脑网络脑机共享。研究人员发现,当大脑网络形成时,三只猴子共同完成任务的成功机率比单只猴子单独完成这一任要高得多。
这些实验给研究动物的社交行为提供了一个新手段,但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在人类大脑之间构建有机计算机(organic computer)的可能性。
关于脑机接口的伦理学争议
目前,关于脑机接口的伦理学争论尚不活跃,动物保护组织也对这方面的研究关注也不多。这主要是因为脑际接口研究的目标主要是克服多种残疾(人工耳蜗)。有人预见,未来当脑际接口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将不但能修复残疾人的受损功能,也能增强正常人的功能(机械骨骼)。
正如《星际迷航》中的博格人一样,脑机接口是否会使得个体的思想同步从而丧失自主意识?甚至由脑机交互进一步发展出的智能机器人,最终是否会有自主意识并对其主人-人类产生威胁?
迪拜马斯达尔理工学院(Masdar Institute)的Iyad Rahwan教授说:如果人类大脑能用类似的方法互联,我们可能会有超人的问题解决能力,并且能够交流抽象概念和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