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后,视频数据要吃定80%的互联网

  

 

  上班时,需要无时无刻的对着电脑;走在街上,户外POS屏上正在播放广告;回到家中,电视上的新闻联播准时开始;睡觉前,似乎得追追最近的新剧。当我们酣然入睡之际,安装在城市各个角落里的摄像头正在悄无声息的工作着。我们似乎已经进入了一个名为视觉的世界,视频数据无处不在。

  “视频将很快占据绝大多数移动数据流量,视觉媒体将很快在移动通讯领域得到普及。”思科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John Chambers)在移动通讯全球大会上说,“在未来5年内,视频产生的数据流量将占全部网络数据流量的80-90%,而不是50-60%。你做的一切产品都将会拥有视频功能。”视频力量已经汇聚成滔天浪潮,只待未来喷涌决堤,汹汹而来。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推动了这股浪潮的兴起呢?

  首先,是成本的驱动

  

 

  为了响应李克强总理提速降费的号召,一方面,运营商和电信企业投入大量成本来提升带宽,建设和维护3G、4G网络以及研发5G,以期为用户带来更高的传输速度;另一方面,三大运营商纷纷公布提速降费方案,集体承诺流量不清零、可转赠,还可以兑换,提升城市平均宽带接入速率,流量资费降幅都在20%至35%,这可谓是史上幅度最大的降价。

  网速提升,网费降低,移动端数量不断增加,企业意识的转变,种种力量的推动,视频数据呈井喷之势也就理所应当。

  再者,各行各业中视频数据量都在不断增长

  工业生产

  

 

  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提出后,如何实现产业升级,如何使工厂智慧化成了问题的焦点。而西门子与物联智慧正在共同研究云平台+大数据在工业4.0的实验课题。

  在工业生产中,若要使工厂智慧化,必须有效管理大型机器并提升工厂生产效率,可透过每个大型机器上的传感装置传送生产数据等信息给智能化中央管理系统,但有时,仅仅传输窄带数据是不够的,比如智能电表抄表的数据。这时,搭配上监控摄像头和一些温度、通风、空调、照明等传感装置,除了监控环境变化,摄像镜头还能够把机器生产的影像传输到中央控制室,如有任何异常,触发预判报警信息,操作人员可随时调出影像资料查看状态,做出最佳处理,做到有效降低能耗成本,节省能源。

  另外,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很多人提出了“机器换人”的概念,但是具体怎么换?如何换?换下来的那部分人究竟怎么办?所以,一下子实现机器换人肯定不可取,将人变成半个机器人也许是个很好的过渡,比如AR技术的应用。

  可以设想这样的场景,如果生产中,哪台机器出了故障,不再需要派遣专家前往远端据点。事故现场的任意员工,皆可通过AR眼镜与远端专家透过视讯协作完成任务,拥有极高的时效性并节省了专家飞往现场提供协助的开销。远端现场的员工可由通讯与即时视讯分享让有经验的员工提供问题诊断及修复的建议,问题瞬间解决的同时还提高了准确性,完成这一过程的重要媒介就是视频数据的传输。

  安防监控

  在安防领域,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对视频数据的需求急剧增加。构建平安城市需要城市中各处的摄像头记录一天内发生了什么;同时,在犯罪追踪时,公安、交通、民用行业等也都需要视频数据。构建智慧城市需要视频数据来分析各个路段的路况,以为司机和出行的人们提供更便捷的信息。

  在监控领域,由于人们对个人财产和家人安全的保护意识逐步提升,可视门铃等产品市场火热。例如物联智慧的远程控制可视门铃,当访客按响门铃的时候,连接的摄像头就会启动并对访客进行拍照、录像,视频可直接推送至电视。当然,如果主人不在家,也可以通过手机即时查看访客信息。除了实时的影像观看,用户还可根据需要选择7天或30天连续不断的全时云端录影和特殊事件感应录影,事件录影回放功能让用户能随意拖动时间轴查看事件影像。因而,云端会记录大量的视频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