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互联网+春运”是个伪命题

  由于缺乏基础性的软硬件支持,缺失相应的数字化教育,一部分人无法享受网络时代数字技术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很少有机会参与到在线的教育、培训、购物、娱乐和交往当中,他们几乎成为新媒体时代的新文盲、网盲。就像农民工,他们中有一大部分甚至连网络购票都不会,又何谈融入到“互联网+春运”中?

  更关键的,是春运期间的客流量太大,以致于供给更本不可能满足需求。从1954年的73万人次(铁路总局有春运记录时的日均客流),到今年预计的29.1亿人次,不管在供给和需求两端做怎么的排列组合,如果不能铲除户籍壁垒,人为的给分割开来,只能是优化罢了。

  感觉“铁老大”说“互联网+”就像个笑话

  是的,最后还想“黑”一下“铁老大”。真正感觉“铁老大”用“互联网思维”来构建“互联网+春运”就像个笑话。

  花费3 亿元打造的网络订票及其平台系统12306,却因无法承受大访问量而崩溃,后来花了5个亿,就造出了一个反人类的验证码,让人来识别谁是白百何,谁是杨臣刚,还美之名曰“防黄牛”。

  难怪有人说,一开始铁总对网络上的抢票软件是“反感的”,殊不知,“没有猎豹,就没有抢票;没有市场化浏览器们的竞争和追赶,就没有12306的进步和改版。”

  最近,又因为一份40元的盒饭以及卖不卖方便面,与网友撕逼。

  然而,“互联网思维”是什么?有人说是免费,有人说是雷军口中的“专注极致口碑快”,有人说是用户至上,但甭管是什么,似乎都显得与“铁老大”的思维相悖。

  当然,如此一说也只是期望“铁老大”的转型的步伐能再快些。以占世界6%的铁路里程承担着占世界24% 的人口的运输任务,铁路所担负的艰巨任务可想而知,尤其是在春运客流量激增的时候,怎么平衡供需矛盾,的确是个大难题。

  但是,当“互联网不仅仅是可以用来提高效率的工具,它是构建未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基础设施“作为常识已经满世界跑的时候,“铁老大”不能还在穿鞋,那样的话,也太后知后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