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高颜值的“投资教父”,买下中国半个互联网还要投下一个BAT

 

  经过一番考量,沈南鹏最终选择了八大私立常春藤盟校之一的哥伦比亚大学。1989年6月6日,21岁的沈南鹏拿到了去往纽约的签证,并在一个月之后前往哥大。刚到纽约时,沈南鹏总共只有300美元,本来计划等奖学金发放后可以支撑一段时间,但是9月份开学以后,迟迟不见奖学金的踪影。无奈之下,沈南鹏只能借宿在同学家。

 

  此后,沈南鹏在纽约的学习生活也不尽如人意。一方面,当地人虽然对他很友好,刚开始也愿意听他说一些中国故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愿意听他想法的人越来越少,文化隔阂渐增,他慢慢找不到归属感;另一方面,沈南鹏逐渐发现,自己并不适合从事单纯的研究类工作,如果每天只是从事数学研究,并不是他想要的。一年后,沈南鹏正式从哥伦比亚大学退学,转攻耶鲁大学商学院的MBA。

 

异乡人的华尔街逐梦之旅

 

  在耶鲁取得硕士学位之后,沈南鹏又回到了充满无限可能的纽约。虽然揣着耶鲁MBA的硕士文凭,但是对于这个之前没有炒过股票、没有开过公司,甚至在攻读MBA之前都没有完整看过一份《华尔街日报》的年轻人来说,华尔街不愿意给他机会。就这样,沈南鹏在数十次的面试中屡屡碰壁,就在他心灰意冷之际,花旗银行适时地出现了。

 

  也许是看中他的数理与逻辑分析能力,也许是被他坚守梦想的持之以恒所感动,慧眼识英雄的花旗银行给了这个中国年轻人一块跳板。受聘于花旗以后,沈南鹏十分尊重这份工作,虽然都是诸如拉美证券及衍生产品等普通的投行业务,他却始终全身心投入,时常加班到凌晨。正是在这里,沈南鹏积累了最早的投行知识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