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称,通过大脑对安妮·海瑟薇的图像与一片比萨的反应来识别个人身份,比用指纹识别身份更准确。
据美国《赫芬顿邮报》网站4月21日报道,这是纽约宾厄姆顿大学科研人员在最近一项开创性新研究中发现的情况。他们研究出一种根据大脑活动来识别身份的技术,并且称这种技术具有惊人的准确度。
研究人员用脑电图头套记录50名志愿者的大脑活动。参与者浏览经过筛选以引起独有反应的500幅图片,包括一片比萨、演员安妮·海瑟薇以及conundrum这个词。研究人员在参与者观看图片时扫描他们的大脑。
宾厄姆顿大学心理学家、研究论文第一作者莎拉·拉斯洛在电子邮件中对本网站记者说:“这些图片的筛选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即我们希望它们能产生非常明显的个性化反应。有些图片是我们根据前期调查选出来的,我们在前期调查中让参与者告诉我们他们爱吃或者讨厌吃的食物、喜欢和憎恨的名人;根据这一调查,我们挑选出‘非爱即恨的’食物和名人。”
研究结果显示,参与者大脑对每幅图片的反应都不一样。根据他们大脑对图片的反应,研究人员设计的计算机程序能够绘制出“脑纹”,据说可以让研究人员识别出每名参与者,准确率达百分之百。
“脑纹”在鉴定身份方面也许比指纹具有一些潜在优势。比如,如果一个人的指纹遭窃,基本上是无法挽回的。拉斯洛说,因为指纹是“不可撤销的”。
她说:“‘脑纹’则具有能被撤销的可能性。如果发生极个别的情况,黑客真的能够从授权用户那里盗取‘脑纹’,授权用户也能重新设置‘脑纹’。”
换句话说,只要更换图片,“脑纹”就可以重置或者更换。
这意味着“脑波”有可能代表着安全的未来吗?这一系统大有可能有朝一日用于高等级安全区域,比如五角大楼保护敏感和危险信息的地方,但是这恐怕要等上一些年头。
从更长远看,研究人员打算拓展这些研究成果,甚至进一步到他们所说的“认知生物识别技术”,该技术能够迅速评估人的精神状态。
拉斯洛说:“这就是说,不仅评估尝试登陆进入系统的人是否就是其所标榜之人,而且还评估其认知状态是否适合获取敏感信息。例如,如果空中交通管制员过于疲劳或心烦意乱,那么即便其身份通过验证,该系统也不会允许其进入。”
这一研究结果将刊登在今年7月出版的一期《IEEE信息鉴识与安全汇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