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前他失去了自己的心,30岁后,财富与权力与他如影随形

  1996年,Pure Software 宣布收购 Atria Software。不到一年时间,Pure Atria 联合公司就被 Rational Software 以大约6亿美金所收购,而作为联合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哈斯廷斯被任命为了新公司的首席技术官。哈斯廷斯知道这不是自己想要的,在收购消息公布后不久,便宣布辞职。

  在我首次创立的第一家公司里,我虽然做着平庸的工作,但却收获了巨大的财富。因为,我明白了当公司的规模越大,我们也变得越发官僚主义。

  差点死在襁褓里的Netflix

  可能有些人听过这样一个段子,传说 Netflix 的创立是因为哈斯廷斯借了一盘录像带忘记还,被罚了四十美金,于是愤而…

  和所有带有巧合狗血成分的传说一样,这个段子并不是真的。因为上次创业“失败”,哈斯廷斯反思了很久,这段反思的历史一直是个谜,但是自那以后,他仿佛开了窍似的,想通了很多事。

  1997年,在美国加州的洛斯加托斯,里德·哈斯廷斯和另一位联合创始人马克·兰道夫共同创办了 Netflix。那时候,DVD 技术刚诞生不久,比起传统录像带小巧轻便得多,便于邮寄,这成为了 Netflix 最初业务具有可行性的基础——通过互联网提供电影DVD租赁服务,并邮寄给全美国的客户。

  

 

  含有租赁光盘的 Netflix 文件袋(图片来自 collider )

  那时候 Netflix 的竞争对手是美国电影租赁连锁公司 Blockbuster,Blockbuster是一家老牌英国传统公司,那种最传统的门店租赁录像带的生意,在2000年的时候便拥有528家连锁店,2000万订户,聘用着4190名员工。Netflix 发展很快,在2000年已经拥有12万订阅用户,然而同时亏损高达6000万美元,那时候正值科技公司泡沫破灭,大批公司倒闭,华尔街只要见到科技公司都会多加防备。

  哈斯廷斯不得不求当时的行业老大 Blockbuster 收购自己的公司,断然被拒绝。那时谁也看不上 Netflix 那区区12万的订户。

  哈斯廷斯在第一次创业的时候总是下不了决心开人。“那很残忍,就像撕破脸一样。”那之后用了3年才明白,公司需要他去做正确事情,这不是自私,而是保护公司。当他被 Blockbuster 拒绝,灰头土脸地回去,裁掉了40%的员工。

  到2001年底公司订户竟然增加到了五十万。在大部分科技公司一片愁云的时候,Netflix 的意外增长引起了资本市场的注意,融资8300万美元,于2002年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2003年3月,Netflix 用户破百万,Blockbuster 幡然醒悟,准备开展网上租赁业务狙击 Netflix。

  这里需要对比下 Blockbuster 和 Netflix 的盈利模式:

  Blockbuster 大部分的盈利来源都是基于忘记按时换回录像带的违约金,要知道这个违约金一年能带来3亿美元的现金流。

  Netflix 则不同,一个月只要10美元,可以同时借两张碟,所有碟片都是通过邮寄投送。在网上可以把自己想看的碟预约排队,看完两张寄回去,Netflix 便会把你后面预约的两张寄过来,如此往复,让你爱上这种便利便宜的借碟方式。而且 Netflix 会根据数据进行优化,如何投递能让你更快收到,怎么投递以及借阅盘数设置为几张从而节省投递的邮费。由于是月费,便没有高额违约金,并且这个价格相比 Blockbuster 们实在太低廉了。据后来哈斯廷斯回忆:

  Netflix最初只是提供单一的租赁服务。虽然订阅模式是我们为数不多的创意,但也没有达到令人惊讶的地步。

  现在看来,拥有无限的到期日以及没有滞纳金的方案都令 Netflix 拥有极强的竞争力,但在那个时候,我们都无法确定用户是否喜欢在线创建或是查看大量的电影DVD名单。

  本以为会是一场恶战,但颇为戏剧化,Netflix 没花费多少力气,最后 Blockbuster 以破产收场。原因也很简单,违约金这一单一营收模式很脆弱,经不起 Netflix 模式的冲击。当时 Blockbuster 也考虑过取消违约金,但是会影响加盟店收入,加盟店主们可不同意。

  另一方面,Blockbuster 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网上借阅服务,所以在2003年才开始的话,已经和只做网上借阅的 Netflix 不是一个起跑线上的了,何况还得小心翼翼地做,也不敢投入多少人力财力,以防激怒加盟店主,落得个不痛不痒。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的飞速发展,Blockbuster 还在传统模式和新业务之间犹豫,亏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