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硅谷”带回你的公司?

  本文写于1999年,并发表在当年《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上,作者:加里﹒哈默,翻译:黄思路,编辑:管理学人(微信公号:guanlixueren),文章很长,但是很值得。

  这是一个事实:在大多数行业里,新竞争者的参与创造了大部分新的财富。Cisco、亚马逊、星巴克、嘉信理财、American online、盖璞、美国世界通信公司、戴尔、西北航空、SAP——这些公司创立只不过才经历一代人的时间,它们的总市值却已经在1999年5月之前达到八千亿美元。并且类似的故事正在不断上演——在各个行业中,非正统的初创公司对骄傲自满的王牌企业发起了有力挑战。

  管理 VS 创业精神: 这是平庸之辈和革命性财富创造者者之间的本质区别。 管家做的是将祖辈留下的银器重新抛光——打磨、提亮从早已退休甚至逝世的企业家那里继承的资产与能力。他们失去了激情和想象力,只会想尽办法压低成本、外包效率低下的加工流程、回购股票、卖掉坏股,以期这样可以锁住财富。然而在新经济环境里,投资者不再想要管家这样的角色。他们想要创业英雄——对创造新财富痴迷的创新者。管家只会保护,而创业家会创造。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公司也可以加入创造财富的明星企业,你首先必须在公司内平衡管理和创业。 管理本身没什么错——总得有人维护品牌、技术、资产和客户,这些都是奠定了现有成功的元素。 但在现代社会,策略的生命周期是以月,而非十年来衡量,及时最有经验的管理方式也不能保证你可以抓住明天的财富,它甚至不能保证基本的存活。

  面对现实吧:外面某个创业家正在打磨他的子弹,瞄准的就是你的公司 。一旦这颗子弹离开枪膛,你连躲闪都来不及。你只有一个选择:先开枪。 你必须比这些创新价更具有创新能力,比创业家更具有创业精神。这听上去对高龄的老牌企业来说似乎不可能?的确不可能——除非你愿意改变原先关于推动创新和财富创造的所有假设。

  你的教室就在硅谷——30英里长,10英里宽狭长地带,倚靠圣克鲁兹山。在这里,你会看到青山绿树,感受到太平洋的暖风——这里称得上有地球上最舒适的气候和环境。然而这片田园环境里潜伏的,是一种原始和不安的精神。

  硅谷是创业能量的精髓,这里的潮流很简单:如果不是新的,那就一点也不cool;如果不cool,那就不值得这么做。如果你没有自己的股票,那就完蛋了。如果你从事同一份工作超过两年,那你的职业生涯就毁了。如果你没有做过一次IPO,那就好像从没有过性生活。在硅谷,一栋200万美元的房子被拆卸也毫不可惜,一辆保时捷只是又一辆普通汽车,寿司只不过是另一种快餐。 在这里,寥寥数人在转瞬之间创造的巨大财富是前所未有的。 如果硅谷居民们愿意停下一纳秒来想想,他们就知道自己如同文艺复兴时代的罗马人和威尼斯人一样备受庇佑, 他们在创造一个新的时代——虚拟存在、全球化社区、电子商务、即时信息知识和富于诱惑力的媒体存在于这个时代中。

  如果你想带领公司抓住比公平份额更多的新财富,必须学会将硅谷的能量和思想带回公司内部。你面临的选择很简单:袖手旁观、无动于衷,直到硅谷或是另一个温床中的创新企业吞噬你的产业,或是将硅谷带回你的公司,抓住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肆无忌惮的野心孕育出的巨大经济利益。

  大赌注

  把硅谷带回公司可以带来什么好处?

  让我们做一个简单的算术。硅谷有大约两百万人,假设他们中的一半在私营部门工作——剩下的是小孩、退休人员、政府雇员等等。在这一百万人中,假设50%是你可以在公司找到的同等优秀人才——不是那些在711或是捷飞络上班的人。我们将这五十万人称作硅谷基因库。1998年,这个基因库产生了41个IPO,1990年总市值达到270亿美元。如果将这270亿美元平均分给这五十万人头上,那么你可以得到的就是54000美元。54000美元——这是是新财富中人均每年得到的数目。

  将54000美元乘以你公司的员工数量­­­­——你的公司去年一年创造出这么多新财富了吗?我们来看一看,1998年底,通用汽车有594000名员工,意味着他们有创造320亿美元新财富的潜力——只要通用公司可以激发出硅谷的热情和想象力。Kmart有278000名员工——150亿美元的潜在新财富。对拥有278000名员工的3M公司,这个数字则是4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