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寒冬下的家政O2O,你们还好么?

  4月中下旬,区长连着两周走访了在北京的几家较为知名的家政O2O企业,得到了一些较为普遍性的看法和判断。

  

 

  2015年下半年资本市场逐渐趋于谨慎,O2O生活服务领域的创业项目普遍陷入了市场收紧、扩张放缓、 步履迟重的窘境,其中一些企业还陷入了战略收缩和人员裁减的资金困境,更严重的则直接关停服务。在家政领域除少数几家持续获得资本青睐,绝大多数处在自我调整的结构性革新状态。

  小马管家:在收缩中变革

  小马管家成立于2014年4月,成立伊始即以三大服务特色迅速引起行业内及投资界的关注:一是按户型面积收费;二是加入男性保洁人员;三是员工制管理方式。这三方面措施主要应对的是长期以来C2C模式下按时间收费的保洁服务改良——磨洋工和跳单。很快在次年3月,小马管家获得了来自经纬的A轮投资。

  然而员工制和高单价也引发了两个问题:人力成本的上升和用户群的收窄。在4月19日走访小马管家和前期的一些行业调研了解到,小马管家已经放弃了员工制,改为众包模式,即将服务的小区承包给公司的服务人员。在管理上也做了一些调整,如销售与维护的分工更为明确,责任追踪更清晰,也有助于发挥不同人员的业务特长,如擅长交流的负责销售,诚恳干活的负责维系服务体验。

  实际上2015年的资本紧缩对小马管家还是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除了刚才提到的管理方式变革外,其直营门店的数量也在下降。按照马晨飞的话说,北京地区已经从原先的10多家店缩减为现在的4家门店。门店收缩当然不止小马管家一家,像管家帮、阿姨帮也有门店收缩调整的情况发生。更主要的是,资本的冷静也带来创业者的冷静,沉下心做事成为行业普遍认知。马晨飞表示,现在小马管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维护好已有客户,做好用户留存。

  对于小马管家的现状,也有业内同行提出质疑,比如去年4月和7月的两轮融资,根据媒体公开资料显示,前一轮数百万美元,后一轮5000万人民币,折合成人民币总额应该也在6000万-8000万之间,不可能这么快就呈现收缩态势。不过马晨飞给出的成本支出结构中提到几个大的支出:一是庞大数量的人力成本,二是前期投入较大的营销成本,三是扩张的门店硬成本。质疑的同时也不可否认,小马管家的探索给C2C家政保洁领域带来了一些新的创新和思考,比如跳单和磨洋工等也已有了一些建设性的进展。我们期待小马管家能够完成内部革新,以更好的姿态呈现。

  e家洁:抓住B端现金流快步走

  e家洁在诸多以保洁为切入口的家政服务商中,确是一家集勤奋与幸运一身的企业。2013年云涛和孙磊从激烈的打车市场抽身出来上线了“打车版”家政服务应用——e家洁,原本以为搭建一个平台就可以积聚天下阿姨为用户服务,当用户规模达到某一定值,便可从保洁做横向扩张,延伸到家庭生活服务方方面面。不入行不知水深,在表面上看似简单的事,如身边家政、阿姨帮们也涌入进来,实际却让人焦头烂额。千里赛马,有一些马已经销声匿迹了。

  e家洁历经两次变革,轮替了三种模式:

  早期在刚创立e家洁时采用的就是“打车版”基于LBS的纯信息对接平台,一手抓阿姨数量,一手抓用户数量,结果两手都没硬。当时市场上有好几家LBS的保洁应用,为获取阿姨曾一度掀起“送手机”狂潮。在运营过程中发现,一是服务品质不可控,用户体验参差不齐,二是跳单严重,阿姨绕过平台和用户直接交易的事情屡屡发生,三是磨洋工现象给平台带来的恶性影响不断上升,四是人员流动大,阿姨不可控,运营成本高。

  基于上述问题,e家洁开启了第一次变革,由C2C的中介性质转变为B2C垂直服务商角色,自己招兵买马,自己搭建门店,招聘、培训、推广以及一套标准化工具,整个过程全部大包大揽,服务品质得到控制,跳单不在发生,磨洋工也没了,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1)随着地区的扩张,人力成本直线上升,从服务人员到地推人员,浩浩荡荡;(2)招人难,招到好阿姨更难。阿姨们都有自己的老乡会,人云亦云强过一切苦口婆心;(3)管理成本与日俱增,攻城拔寨是一件很过瘾的事,但守城却是件很辛苦的活儿;(4)低频低毛利,2个小时几十块钱的服务,又不是天天保洁,即便保洁发烧友也难以做到一周超过2次保洁(这不是发烧友,是赤裸裸的土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