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十年:曾被视为iPhone最强竞争者,却从巅峰滑下

  同时,全金属机身带来加工工艺、品控、散热等一系列问题,使HTC One供应链面临空前挑战,上市日期一拖再拖,错过抢占市场的最佳时机,与Galaxy S4竞争处于下风。当然,营销也是HTC One市场表现不佳的元凶之一,HTC管理层也多次提及在营销上吃了大亏,没有友商足智多谋。

  事实上,HTC在营销上出手极为阔绰,广告投入占据整个财年的1/4,宣传效果却差强人意。HTC曾重金签约“钢铁侠”小罗伯特·唐尼代言,因气质与品牌不相符,拍摄几个广告片传递“ Here to chagne ”的理念,因不接地气导致受众认知差,很难打动消费者的心。

  当然,如果单纯对比营销费用,HTC在三星面前不得不甘拜下风,后者每年广告费高达上百亿美元,在世界各地市中心银幕上播放Galaxy S4的广告,甚至包下整个机场来宣传,加上广告更深入人心,所以销量自然碾压HTC One。在我看来,HTC管理层把销量不理想单纯归咎于营销不给力,是不敢正视现实的表现,HTC在供应链管理上落后三星不止一点点。

  HTC One前期之所以产能不足,与自身供应链管理的缺失密切相关。三星拥有引以为傲的全产业链布局能力,上游掌控核心元器件,中游掌控手机设计、组装制造,下游培养销售团队。反观HTC,芯片等核心所有元器件都来自供应商,双手空空,命运由他人决定。

  2013年5月,HTC One销量达500万台,尽管只有Galaxy S4的一半,但也算一个喜人的成绩。遗憾的是,HTC想靠一款产品完成自我救赎几乎不可能,HTC One的小有所成无法阻止其走下坡路的趋势。2013年Q3,HTC迎来历史上首次亏损,全球市场份额从2011年的9.1%跌至2.6%。Q4业绩同样不容乐观,营收连续第9个季度下滑,亏损5200万美元。

  毫无疑问, 2013年成为HTC涉足手机行业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日益严峻的业绩压力,HTC逐渐把战略重心转向中国市场,希望抓住4G时代的历史机遇一举复兴。

  2014—至今:兵败中国市场,跌入谷底

  经历过2013年的惨败,2014年HTC痛定思痛后全面发力中国市场。彼时小米已全面崛起,中华酷联靠着吸取运营商的养分仍过着相对滋润的生活,手机行业混战不断但未到白热化阶段,HTC此时杀回时机仍不算晚。不过,HTC在产品打磨、定价和渠道布局的奇葩举动,为本就不光明的前途蒙上一层阴影。

  产品方面,HTC One(M7)设计堪称完美,不料HTC在下一代产品M8中加入Boomsound,导致出现两个巨长下巴,引发用户疯狂吐槽。对于用户的真实心声,HTC充耳不闻,在M9中继续保留Boomsound,延续长下巴的风格,加速用户逃离,而且其坚持把Logo印在HOME键上也引发用户反感。定价方面, HTC表现更为强硬,拒绝推出中低端手机迎合市场,真正原因是HTC没有一款真正火爆到摊薄成本的手机,加上议价能力弱,根本无法控制成本。

  所以, HTC一直走低配高价的路线,与主打性价比的国产机正面交锋,几乎捞不到好处, 无法对用户形成强大的吸引力,销量惨淡在所难免。以上市不久的HTC 10为例,国行版是缩水版的旗舰机,HTC在配置上矮化国行版,但仍抱有赚钱的想法,因此引发巨大争议。显然,HTC想通过硬件赚钱的玩法,碰上以价格战开道的国内手机市场,注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HTC在渠道建设也是捉襟见肘。从WM时代开始过度依赖运营商渠道,电商、社会公开渠道不是其强项,在运营商减少终端补贴后尤为困难。HTC曾打算建立直营的分销渠道体系,但由于资金短缺,自始至终没有建立起多元化销售渠道。尤其在电商增长疲软、运营商销量下滑之际,不强化线下渠道对销量攀升无疑是灭顶之灾。

  财报显示, 2015年HTC营业收入1216.84亿元新台币,同比下滑35.2%,创下8年来新低 ;净亏损155.33亿元新台币,自2013年以来连续3年亏损。事实上,2015年HTC毛利率和每股亏损两项财务数据,均成为上市以来的最差表现。HTC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并没有拯救其衰败的局面,更为残酷的是,2016年HTC可能会创造更为惨淡的业绩。

  整体而言,面对年出货量超过全球1/3的中国市场,歧视或矮化无异于自掘坟墓,固执的HTC如果不放下身段,在产品、定价、渠道上展现更多诚意,被市场淘汰只是时间问题。网上曾流传一个段子,“HTC一等品给欧美,二等品给自己,三等品给大陆”,用户已经用实际行动来惩罚HTC,截至5月4日16点,HTC 10京东预约量为78台,天猫则为154台,与国产厂商动辄上百万台新品预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