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LinkedIn联合创始人:5年内510万人将失业,包括白领

  而发力移动端新闻阅读跟LinkedIn斥资9000万美元收购新闻资讯应用Pulse密不可分。同样在2013年,LinkedIn还推出了一款名为“影响者”的产品,邀请像维珍集团董事长Richard Branson,通用电气公司总裁Jack Welch,《赫芬顿邮报》创始人Arianna Huffington等有影响力的名人撰稿分享。

  但LinkedIn并没有只聚焦职场精英人士,普通用户也可以成为内容生产者和分发者。

  如果你是某一特定领域的专家,你可以分享相关文章以强化自己的个人品牌,作为个人简历的一部分,让你全方位展示自己,让好机会主动找到你,即所谓的“被动求职”。

  为加速执行其内容线路图,LinkedIn前不久还收购了一家内容分发初创公司Run Hop,提升用户Feeds的互动性。基于你关系链中的人,你关注的人,LinkedIn会在Pulse应用上推送你所感兴趣文章,视频等内容。

  尽管很重视内容,但艾伦也强调了一个更基本的立场:LinkedIn本质上是一家社交网络公司,媒体永远只是主业务线的一部分。他表示,LinkedIn创立之初,“设想先构建一家社交网络公司,不断拓展网络,直至形成超级网络之后,在这个架构上,顺势融入各类业务,现在的内容业务线只是其中的一个板块。”

  商业:探索美企入华新模式

  十几年前,多家知名互联网和科技巨头尝试闯入中国市场,很多都铩羽而归。兵败原因虽各自细节不同,但大多不超出本土团队权力不足,管理层决策滞后。没有考虑中国市场和文化的独特性,将美国模式简单复制等问题范围。

  近年来,美国新锐科技企业入华浪潮重新开启。以LinkedIn, Airbnb为代表的企业,开始采用更灵活的方式,与中国本地有影响力的伙伴合作,对接资源和人才,并在政策和公共关系层面获取更接地气的支持。

  领英中国由LinkedIn,红杉中国和宽带中国共同出资筹建的合资公司;Airbnb入华背后是宽带资本,红杉中国,GGV资本的身影;而很多海外游戏公司入华,则会选择与腾讯等公司合作。

  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类似领英中国这样的合资互联网公司,入华前期借助LinkedIn的品牌效应,确实可以积累可观的目标用户,但要进一步占得中国更广泛用户和市场,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本地化产品思维和文化理解力。

  例如在中国,目前移动端趋势已相当明显, 但包括领英中国在内的一些跨国产品,移动端体验却不尽人意——在LinkedIn整体框架下针对中国市场的小修小补,似乎总是缺少了点什么,始终无法做到更充分的本地化。

  但中国快速变化的市场似乎又容不得继续等待。LinkedIn中国区总裁沈博阳本身曾是一名创业者(之前创办团购网站糯米网,被 百度 收购),他希望能帮助LinkedIn走出一条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新模式。

  2015年上半年,沈博阳率领本土团队独立研发了一款移动端职场社交APP“赤兔”。当他拿着作品向总部汇报时,LinkedIn首席执行官Jeff Weiner坦言,他看到了做这事的风险,但更意识到不做这事可能的后果。

  考虑到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和独特性,最终,总部破例同意“赤兔”这款产品独立运营,与领英中国产品平行发展。

  “赤兔”于2015年7月正是上线,用户可以线上沟通,建立社群,并通过线下活动强化关系链。与国内其他职场社交产品“脉脉”,“猎聘会约”等相比,“赤兔”现阶段似乎更重在社交,并未凸显招聘功能,其商业化模式也尚不明晰——但无路如何,这总是走出了一步新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