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很“二”?

   新闻背景:据相关媒体10月7日报道,在郑州火车站东出站口看到,不少出了站的人们都随手把自己的实名车票丢弃在楼梯上或者是垃圾箱里,而楼梯上一个穿便装的中年男子正将火车票搜集起来,在乘客出站的时候,他就站在验票口外,伸着手收取车票。收集车票的人说,自从实名制火车票试点以后,他们就收集实名制车票转卖,每张赚15元,而且量大从优,数量较多可以卖到18元每张,一天就可以获利几百上千元。知情人士透露,这些火车站上的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为实施诈骗或者是其他不法活动而利用,很大一部分成了办理假证的素材。

       实现实名制购票的出发点是为了保证一人一票的前提下,将信息浓缩化,将科技生活化,让科技服务于人民。这种做法不仅有效打击了“黄牛党”,同时也加强了春运铁路运输的综合管理。目前,对于火车票安全问题主要是火车票上二维码是否会泄露个人信息,对此素有争议。

       为求证网络上关于“手机可扫描火车票二维码”的传言,一些消费者分别用苹果iOS系统手机和安卓系统手机,下载安装了5款较知名的二维码扫描软件进行实验。虽然手机系统不同、软件不同,但几款手机软件均不能读取火车票二维码。据媒体报道,2012年3月初,铁路相关部门已经对二维码进行加密,这种技术具有高防伪性,网站下载的解码软件已经不能进行破解。如果想破解,需要特定的软件和设备打开。

       二维码最早发明于日本,它的主要特点是可存储大量信息并且十分方便。这类应用主要出现在电子凭证、防伪溯源、平面杂志以及数字出版等领域。如今,广泛见到的二维码火车票、飞机票等均属于二维码电子凭证类别。更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二维码成了网络浏览、下载、在线视频、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等的入口。有网友戏称,“办假证都用二维码了,无所不在,无孔不入”。尽管二维码技术最近几年在各个领域“开花结果”,但据有关数据统计,在条形码市场上,二维码只占据5%市场。

       二维码迟迟未能大规模普及,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缺乏核心技术。目前二维码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国际上少数几家公司手中,一台可以识别二维码的设备大概在30-50美元;二是盈利模式问题需突破。目前二维码被运用于产品交易识别、票务识别,只是作为信息展示,并没有深入到各个环节之中。三是安全问题日趋严重。自2011年底,二维码技术也成为了手机病毒、钓鱼网站传播的新渠道。不法分子将带有病毒程序的网址链接生成二维码,用户用手机扫描就会得到该链接,进一步点击操作,就会在联网状态下使手机中毒,可能泄露手机里存储的通讯录、银行卡号等隐私信息,或被强制安装吸费软件乱扣话费、消耗上网流量。由于二维码发布没有任何限制,二维码生成器又随时可从网上获得,因此很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发布虚假信息进行欺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