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生物识别技术的“阿喀琉斯之踵”

      生物识别技术因其安全、便捷等优势近年获得了用户的青睐,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是利用生物识别技术收集在数据库中的信息,却是它的“阿喀琉斯之踵”,能否保证这些信息的安全,防止信息被复制和滥用就成为影响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人们的生活高度信息化,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人们高度依赖由互联网、物联网、通信网等信息网络构建的高度数字化和高关联性的生活、工作环境。这个环境在为我们提供便利和自由时,却由于信息感知节点多、数据量大、传播速度频繁等特点带来诸多的安全问题。互联网空间表面自由下面也隐藏信息安全威胁。如何保证信息网中以数字身份进行操作的访问者就是这一数字身份的合法拥有者,进而匹配权责,成为生物识别技术的重要使命。

       6月份,斯诺登曝光美国“棱镜”项目让国家信息安全问题涌入公众视野。据了解,“棱镜”项目涉及美国情报机构在互联网上对多个国家10类主要信息进行监听,包括电邮信息、即时消息、视频、照片、存储数据、语音聊天、文件传输、视频会议、登录时间和社交网络资料等细节。当“棱镜”延伸到了生活中的诸多细节中,这是否意味着网民其时可能成为网络时代最透明的一群人?

       生物识别技术同样面临信息安全问题。预先采集的指纹、人脸和虹膜等信息必须存储在对应的数据库内。由于这些生物信息具有惟一性,一旦被入侵,身体既是钥匙又是锁的局面就被打破,这些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就面临着被复制和滥用的危险。同时由于生物信息识别存在着几种生物信息共存的趋势,一旦被复制,生物识别技术原有的优势可能就变成了麻烦。

       当今时代,信息也成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命脉之一,信息安全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生物识别技术发展的起步阶段,做好生物识别技术中生物信息的保护工作就至关重要。首先要建设安全可信的第三方生物识别信息公共平台;其次,加强与生物识别技术相关的立法工作,确保法制环境的健全;最后,在关键行业的关键设备国产化也显得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