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识别技术在安防领域的应用发展

生物识别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

  2012年11月1日,由中科院自动化所牵头,联合相关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院校等单位组成“生物识别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杭州成立。联盟的成立预示着中国生物识别产业将从研发优势走向产业优势。

  生物识别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旨在推动中国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生物识别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中国生物特征识别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该联盟致力于推动我国生物识别产业技术创新、标准制定、测评认证、交流合作、宣传推广、人才培养,打造中国生物识别领域政、产、学、研、用、资多赢的品牌产业平台。

  生物特征识别是通过因人而异的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准确鉴定个体身份信息,在公共安全、安检通关、金融证券、社保福利、门禁考勤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生物识别技术现身机场 安检更顺利

  生物识别是通过人特有的生物特征进行身份确认的一种新型的技术,生物识别的重点是如何使生物识别转化为人类需要的信息。美国采用生物识别技术强化机场安检;澳大利亚机场安装了具有生物识别功能的虹膜读取软件以便加快国际乘客的详细资料,机场检查人员不用再查看乘客的护照;台湾桃园机场启动人脸自动识别系统,平均每人只需要12秒便可通过海关检查,省去盖章问问题,实现出境完全自动过关。由于速度快、成本低、机器多,海关检查基本完全不用排队;生物识别技术现身日本机场,使得安检更顺利;而在中国,首都国际机场、大连国际机场、广州机场都在应用生物识别技术,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ATM人脸识别取钱更安全

  近几年,各地经常发生取款机旁被骗钱的案例,一些不法分子设计圈套使取款者转移注意力从而骗走钱款。

  日前刚刚举行的2010年中国国际金融展上,带有人脸识别系统的ATM(自动取款机)与观众见面。这种具有新功能的取款机是在现有ATM的硬盘录像机视频监控系统上,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行为分析技术,监控并自动判断出发生在ATM上的各种不法行为,做出智能化的处理。

  这种ATM可以一方面对取款者进行人脸分析,防止蒙面伪装取款等不法行为,另一方面对整个取款机周围的情况进行监控,防止人员尾随作案现象。这一系统不但可以识别提款者本人,而且提款者周围1.5米以外的人员都会被摄像头采集,其图像还会出现在ATM屏幕上,取款的安全度大大提升。

  目前已有企业与ATM制造商合作生产出能够识别人脸的ATM,并在一些金融机构进行试点。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将不再担忧取款之时被骗钱或骗卡的情景。

  “脑指纹”让罪犯现形

  利用指纹协助侦破案件、惩治罪犯,已经不再新鲜。现在,美国的“脑指纹”分析技术已成为探究案件真相的又一新工具。

  可以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一名歹徒持枪抢劫一家商店,被警察逮捕。到警察局后,警察把一个附带电极的仪器戴到犯罪嫌疑人的头上。此时,在犯罪嫌疑人面前的电脑屏幕上,就会播放犯罪现场的画面:店主的头像、站在店中的一个打劫者和作案用的手枪等。嫌疑人虽然故作镇静,保持沉默,但已无济于事。当电脑中的画面与他记忆中储存的作案现场相吻合时,他的大脑就会回应出微弱的电波信号,警察就可以此为依据作出判断。这便是“脑指纹”技术的大体断案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