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暗藏专利风险威胁信息安全 亟待政策扶持

      二维码因其信息量大、使用便利等特点,成为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技术,近年来在我国文化、物流等领域广泛使用。然而,近期用户手机扫描二维码收到不良信息或感染病毒现象在各地多发,引起社会对二维码管理漏洞的广泛关注。

  长期关注二维码技术的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得煜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国内二维码主要采用日本企业研制的QR码,拥有QR码专利的日本企业尽管宣称不收取专利费,但国外企业对其技术标准,在推广期放开免费使用,一旦形成规模或技术更新后随即收取高额费用已成为惯例。此外,专家介绍,QR码存在的管理漏洞、技术垄断等问题,已威胁到我国信息安全和产业健康发展,亟待引起重视。建议出台政策扶持国产二维码标准,使二维码产业信息安全风险做到可管可控。

  二维码暗藏陷阱

  浙江嘉兴网店店主汪女士,近期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手机网页一直没显示。觉得不对劲的汪女士登录支付宝和淘宝账户,发现账户中一万多元资金和2.4万元信用贷款被转走。就在报警做笔录时,不法分子又转走12万多元信用贷款。办案民警介绍,汪女士扫二维码点开链接被植入木马类病毒,导致资金被窃。

  家住太原市五一路的李女士,近日扫描一家优惠券网站的二维码后,手机感染病毒被扣120元话费。据山西省公安机关介绍,近年来利用二维码诈骗和传播不良信息的案件数量明显增加,二维码管理漏洞带来的新情况需高度关注。

  记者在微博上搜索到一条宣称“领取优惠电影票”的二维码,用手机扫描后,发现这个二维码中并无电影票信息,显示的却是一家色情淫秽网站域名地址。

  二维码是上世纪70年代由日本发明的一项将数据信息记录在图形中的条码技术。相对已广泛使用的一维条形码,二维码的信息储存量更大,因此被广泛运用于商品溯源、物流跟踪、身份认证、数据防伪等诸多领域。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普及,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获取信息,可避免繁琐的输入,因而备受手机用户青睐。

  业内人士分析,长期以来,国际上二维码技术标准主要由日本QR码、美国PDF417码等少数技术标准所垄断,国内主要使用日本电装(Denso)公司研制的QR二维码标准。随着日本QR码在国内生产、生活诸多领域的快速普及,给我国信息产业安全带来三大挑战:

  管理漏洞产生巨大信息安全风险。武汉市信息产业办公室主任黄长清说,日本QR码缺乏统一的应用管理体系,任何机构和组织均可随意制作和发布二维码,光从二维码外表难以辨别其包含信息是否合法。这一管理空白漏洞,极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使网络病毒、色情反动等不良信息借助二维码肆意发布与传播,严重威胁我国信息安全。

  专利陷阱容易引发产业重蹈覆辙。张得煜说,拥有QR码专利的日本企业尽管宣称不收取专利费,但国外企业对其技术标准,在推广期放开免费使用,一旦形成规模或技术更新后随即收取高额费用已成为惯例。张得煜说,二维码面临的专利风险有如当年DVD产业。当我国DVD产量占到全世界的九成时,世界各地DVD专利技术拥有方纷纷联合对我国生产企业征收高额专利使用费,致使我国十分红火的DVD产业迅速萎缩。类似的还有手机GMS标准等,这些专利陷阱已让我们交了不少学费。

  技术垄断严重损害关联企业利益。专家表示,日本QR码有三个定位点,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点被污损,除日本电装公司生产的识读设备外,均无法准确读取信息。在物流、零售等行业中,条码污损极其常见,这意味着大批二维码使用企业将被迫购买昂贵的日本设备。这种技术垄断无疑将严重损害我国与二维码关联企业的利益。

  国产码推广存难题

  面对日本QR码在国内日益扩张带来的威胁,国内不少机构和企业纷纷进军这一领域,研发出龙贝码、汉信码等二维码标准。其中由武汉矽感科技公司研发的GM码(网格矩阵码)先后获准成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成功打破国外企业在二维码技术标准中的垄断。然而,记者采访了解到,因研发起步较晚、存在认识误区等因素,这项标准在实际推广中存在较大困难。[page]

  矽感集团总裁张伟说,矽感近10年自主研发的GM码,不仅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不逊于国外其他二维码技术标准,还具有抗污损、抗畸变、低成本等优点,目前已成功应用在武钢物资电子化管理、中百超市生鲜追溯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