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高成本低 制作简单缺标准 二维码:让人欢喜让人忧

  近年来,随着二维码的广泛应用,这个不起眼的黑白相间的“马赛克”,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只要消费者用手机摄像头对着这个小方块“扫”一下,就能够读取更多的数据信息和应用服务,二维码的使用还使得商品流通追溯更加便捷,对于商品防伪和食品安全来讲都具有重要意义。那么,究竟何为“二维码”?相比条形码有哪些优点?在使用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应如何去防范呢?

  二维码承载信息更多,正在被广泛应用

  小小的“马赛克”矩形图,只要用手机摄像头对着它“扫”一下,就能显示出其蕴含的大量信息……也许你还有个疑问,此前条形码在生活里已经有诸多应用,比如超市货架上的商品都有条形码,二维码相比条形码有哪些优点呢?

  据专家介绍,条形码是一维的,而二维码是采用纵横向编码的,储存的信息量就大很多。相比于一维条码、RFID(射频)等技术,二维码在很小的面积内能承载大量信息,印刷和识读成本更低,保密性更强,识别效率也更高;另外,二维码的空间利用率高,除了常见的OR码,还可以用其他码制进行编码;还有,前面说到的纠错能力、校正能力以及加密功能等,都是二维码的优势。

  其实,二维码是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扩展出另一维度,使用矩形图案来表示二进制数据,二维条码的长度和宽度范围内都记载着数据,最多可以容纳1850个大写字母或2710个数字或1108个字节或500多个汉字,比普通条码能够储存的内容高出几十倍;不仅如此,还可以对图片、声音、文字、指纹、网址等信息进行编码;相对于RFID射频技术,二维码无需芯片,易编码,可以通过打印呈现在多重载体,识读设备也比较简单,因此,效率高而成本低。

  许多用户在扫二维码时都有一个体验——不需要完全清晰对准,甚至有时候只扫到二维码的一部分就能读到信息。如超市收银员在扫商品条形码时,盒子等平面上的条码很容易扫到,但是例如馒头、蔬菜这样不平整的物品,条形码有时候就没法扫出来,只得手动输入,而二维码具有很强的容错能力,当二维码被损坏或者弯折时,还是可以识读,甚至损毁面积达到50%也依然可以恢复。

  近年来,二维码在生活上的运用已覆盖到方方面面,二维码的应用还使得物品流通追溯更加便捷,对于商品防伪和食品安全来讲都有重要意义。举个简单的例子,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会由厂家在商品出厂时扫描进二维码,避免了人工篡改生产日期。

  当手机摄像头和二维码识别软件结合,每个手机用户都拥有了一台便携式的读码机,可随时识别二维码获取各种数据信息和应用服务。随着3G的普及,二维码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浏览网络、下载应用或网上支付等功能的入口。因此,二维码作为一项更先进、更有效率的编码方式,正在逐步替代现有的一维条码。

  二维码可能藏陷阱,见码就扫有风险

  近年来,随着二维码的兴起和广泛应用,由于其制作和发布没有门槛,借助二维码传播恶意网址、发布手机病毒等不法活动也逐渐多了起来。最近,央视曝光了二维码“吸费”骗局,其安全使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据专家介绍,虽然二维码本身不会携带病毒,但很多病毒软件可以利用二维码下载。由于二维码技术已经发展得很成熟,“门槛”比较低,不法分子利用二维码生成器,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制作二维码,在其中暗藏陷阱。来自相关网络安全监测机构的调查显示,目前二维码技术正成为手机病毒、钓鱼网站传播的新渠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当用户扫描完毕之后,它直接链接至一个钓鱼网站,或者是一个木马程序,比如伪装成银行信用卡的网站,或恭喜用户中奖,要求输入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让用户不知不觉中招,扣话费、消耗上网流量等问题随之而来。

  天津市民刘女士在电梯里扫描了一则团购食品的二维码广告,但没有想到的是,仅仅过了几秒钟,她的手机就死机了,当重新开机时,她就收到了运营商发出的话费余额不足的提示短信。她查询话费才知道,被无故扣除了100元。事后,有人告诉她,她下载了手机吸费病毒。

  业内人士指出,二维码就像是一件糖衣,它本身只是一个载体,并不带病毒,但带毒网站穿上这件华丽又神秘的衣裳,很容易通过伪装来欺骗用户。二维码之所以会发生恶意吸费、诈骗等行为,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生成方式简单,内容无人审核;二是暗藏木马等病毒,一些不法分子会将有毒或带插件的网址生成一个二维码,对外宣称为优惠券或视频等,以诱导用户进行扫描。而这种专门针对手机上网用户的诈骗手段,多是采用强制下载、安装应用软件等方式,达到获取推广费用或恶意扣费的目的;三是用户防范意识不足,部分人出于好奇,看到二维码后,马上拿起手机扫一扫,却忽视了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