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取现金 下一代ATM标配生物识别

  而同时起到助推作用的,还有巴西较高的文盲率。这与印度较为相似,印度拥有全球增长最快的生物识别ATM网络——至2012年底,此类终端达到8000台,其中不少被放置在文盲率较高的地区。

  在韩国,具有生物识别技术的ATM终端也接近1万台。此外,越南、阿根廷、智利等国,在ATM上采用生物识别技术的占比也在不断提高。

  不过一个令人难以理解的现象是,美欧等发达国家在生物识别ATM的占比上并不显着。业内人士分析称,主要原因在于遗留下来的技术问题、客户的信任以及较高的成本。

  “很多人对于生物识别技术都是谨慎且有抵触心理,他们担心其生物特征数据被访问和保存。”该人士称。

  但这并不意味着生物识别技术应该被忽略,比如在英国,信用卡欺诈仍然是业界最为关注的领域,而生物识别技术可以有效阻止类似诈骗的发生。

  在去年2月召开的基因组生物学技术进展年会上,来自英国的一家科技公司宣布,推出一款便携的基因组测序仪,仅为U盘大小,插入电脑便可使用,从而使非专业人员也能提取DNA信息,6个小时内便可快速测序1.5亿对碱基对,效率极高,预计售价900美元。对一般银行来说,这样的成本足以应对。

  “未来银行”必备利器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也是生物识别ATM市场空白的国家,在金融安全战略进一步提升的背景下,这一局面即将破题。

  “生物识别ATM机的推广应用,这一趋势不会改变,但还要看银行的需求。”谭骅对记者说,进行手指静脉、掌静脉或其他的生物识别技术,首先还是需要银行进行数据采集。

  截至目前,国内银行尚未采购生物识别ATM设备,主要出于成本的考量。不过,“随着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不断发展,目前成本已经降低了不少。”业内人士对记者说,生物识别技术具有彻底变革获取现金方式的能力,潜力巨大,交易时间、银行支出都将减少。最重要的是,发生欺诈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

  从巴西的案例来看,随着量的扩大,实际上提高安全性带来的效益已经超过了付出的成本。

  已经发生的场景是: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开始大规模应用于门禁、电脑登录、考勤、个人身份认证、幼儿园安全接送等方面。近期,平安城市、智能家居等概念的走强,都与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紧密联系。

  “出于更高的安全性、便捷性要求考虑,未来银行对生物识别技术的市场需求巨大。”

  上述人士判断:生物识别技术将是“未来银行”的必备战术。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