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州孟夏天,不少遛弯的太原市民会发现,在学府公园里许多植物都挂上了二维码标牌,高端大气上档次,但标牌上除了植物名,就剩下一个突兀的二维码了。山西日报移动客户端上有网友不禁发问:“扫什么二维码?直接标上就行了。”上网问度娘,这一观点也代表了很多网友的困惑。
当下,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二维码技术随处可见。是不是挂上了二维码,就咸与维新了?
忆往昔,很多公园、植物园的植物介绍标牌上,都会言简意赅地标上名称、属种、分布与特征,种种科普于小小的卡片之上,不管是金是木,抑或塑料卡片,形式的变化总是万变不离其宗——普及科学知识。而今,标牌只留下了二维码,是默认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还是有意无意间忽略了那些没有智能手机、不会使用网络的人群?
人常言,有教无类。不能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就步起了惟技术论的后尘。貌似高精尖的外表下,不过是工作慵懒的画皮。挂起了二维码的羊头,对上有交代、对外有面子,实在是紧跟时代步伐、运用先进手段的不二法门。殊不知,这种伎俩除了羊粪蛋子表面光之外,又有几多实用?
诚然,不可否认,扫一扫二维码之后,固然可以从链接的网址上阅读到那些本可浓缩到一张小小卡片的科普知识;但是追问一句,既然内容大体一致,为什么脱裤子放屁多费这套手续?印刷成本、人工、物料……既然做一次,为什么就不能考虑周全,喜大普奔?是不能为,还是不为?抑或什么应付检查、向上交差?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学府公园科普的努力,不能一棒子打死,宁可希望是思虑不周、略有疏忽。建议有关部门在设立植物标牌时,可否在二维码之前附上简介,在二维码链接的网址上知无不尽、言无不尽,惟此才对得起二维码,不负科普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