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因此,在公共环境下使用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需要保证设备不会成为细菌与疾病的传播途径。毫无疑问,非接触式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在这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而且,非接触式生物特征识别系统也降低了因为个别使用者在卫生方面的考虑而故意降低系统安全性的可能性。例如,在指纹识别系统的使用过程中发现,个别用户为了避免手指与设备大面积接触,仅使用指尖进行注册与识别。显然,这种使用方式将会大大地增加误识的可能性,人为地导致系统整体安全性的降低。此外,非接触式生物特征识别系统也避免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留下印痕,可以有效地防止用户泄露个人生物特征信息,避免职业罪犯通过复制个人生物特征进行犯罪活动。非接触式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在提高易用性与用户接受度的同时,可以大大地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
但是,非接触式的识别方式将为研发人员提出巨大的技术挑战。首先,由于采用非接触式的方式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一方面为使用者带来了方便,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系统采集数据的难度,对于接触式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则不存在这种问题。例如,当采集虹膜时,需要在用户高度、位置不同的情况下,设备要能够快速、准确地定位到人眼与虹膜的位置,对检测算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对于接触式的指纹识别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用户每次都要将手指放置在指定的区域,减小了定位难度。其次,非接触生物特征识别系统需要克服复杂环境背景的噪声干扰。非接触的识别方式意味着系统传感器与待识别用户需要保持一定的物理距离,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引入一定的背景噪声。例如,语音传感器在获取用户的声音时,各种其它噪音也会被同时采集。在距离较远或环境嘈杂时,用户的声音可能会被完全淹没在噪声之中。同样,人脸识别和掌纹识别通常采用的是图像分析的方式,光线的强弱和用户的姿势都会对系统的识别性能产生影响。
虽然非接触式的生物特征识别方式带来了许多技术挑战,但是各个供应商在这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进行研制与开发,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已经有相当种类的产品进入了市场。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非接触式生物特征识别产品出现,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并成为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产品的主流。
(三)网络化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网络结构的,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在网络节点中传输。网络化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将会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终极发展目标就是人们可以不必携带任何辅助的身份标识物品和知识,仅仅利用个人的生物特征可以物理访问控制与逻辑访问控制。例如,用生物特征取代密码,人们可以更加安全地通过网络进行金融交易。利用生物特征对文件加密,进行公文的分发与阅读。采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进行客户入住管理,然后将客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分发至指定的房间,完全避免房卡丢失的烦恼。通过网络化生物特征系统对公司进行物理访问控制与出入管理,提升公司形象与管理效率,等等。这些情景在不远的将来都会成为现实,网络化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将为社会与组织的管理带来根本性的改变,社会与组织的管理也将会出现质的飞跃。